第118章 你與吾有緣(1 / 2)

靜!

隨著王潛話落,整個大殿都陷入了一片安靜之中,

所有人都靜靜思考並揣摩著王潛的最後一句話。

“伯淵先生,照您的說法,倘若當初的朝廷,不是為了省去那些耗費而接收羌人的話,那羌亂也就不會發展到如今這個局面?”

說話的是一旁的董卓,只見他靜靜的凝望著王潛,目光中滿是疑惑。

王潛搖了搖頭,“這話,既對,也不對!”

呃……

董卓嘴角一抽,只感覺腦子瞬間變得有些模糊了,看向王潛的眼神多了一絲幽怨。

這帝師,分明就是欺負俺讀書少啊,說起話來,怎麼這般繞騰?

自知惹不起對方,董卓只得耐著性子,拱手道:“還請伯淵先生解惑!”

王潛笑了笑,“吾一貫以為,凡事要從多方面去看待、分析,不可一言以蔽之。

說你對呢,是因為當時的朝廷,接收羌人內附,確實有著低成本、高收益的考量,最終導致沒能握好其中的度,使得羌人越來越多、隱患越來越大。

說你不對,是因為對於那時大漢而言,吸收羌人內附,常正確的一個決定,是利大於弊的。”

董卓撓了撓隱隱發癢的頭皮,“還請先生說的仔細一些可好?”

王潛笑了笑,繼續說道:“諸位都是百戰之將,你們也都知道,自古以來,邊防的最大困難,就是軍糧運輸問題。

在王莽之前,由於帝都長安距離隴西並不是很遠,三輔地區依舊是沃野千里,在此條件之下,羌人根本就亂不起來。

可到了王莽時期,三輔地區經過赤眉、延岑等相繼禍害之後,變的支離破碎,人口也出現了大量虧空。

反觀那些羌人,卻因為避過了戰亂,不僅沒有衰弱,反而變得比之前更加強大。

此消彼長之下,一直到了光武帝中興,當時的大漢,經過多年戰亂,人口凋零,再加上帝都改到了洛陽,使得路途遙遠、軍糧運輸困難,已無力再防守西北的羌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的朝廷,便只能沿用過去的“安定”策略,繼續吸收羌人內附。”

“畢竟,高原苦寒,只要將他們吸收進來,用不了幾代,羌人便會熟悉農耕所帶來的安穩,最終徹底喪失原有的尚武及驍勇之風。

到了那時候,羌人不僅不會成為威脅,反而還會成為重建關西及三輔地區的人口紅利。”

聽到這裡,董卓更加迷糊了,“先生,依照這個政策的話,那羌人應該就是自己人了,那眼下這些動亂,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唉……”

王潛嘆了一口氣,幽幽說道:“政策是好的,可若用的人不對,最終還是難免將好事變作壞事!”

“用的人不對?”

董卓眉頭一擰,立馬便想起了曾經那個羌人兄弟的經歷。

“先生是說,造成如今這種局面的,全都是那些關東……”

“仲穎,不得胡言!!”

不等董卓將“士族”二字說出,一旁的張奐便趕忙開口將其喝止。

董卓身子一抖,這才反應過來,趕忙閉上了嘴巴,面露緊張的將腦袋低了下去。

畢竟眼前的王潛就是關東出身,而且還與荀家等關東大族關係甚好。

“仲穎說的也沒錯!”

王潛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羌人之所以叛降不定,除去大漢本身的動亂之外,其主要原因,確實都是關東士族造成的,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既定事實。”

聽到這話,董卓不由神色一動,看向王潛的目光,多了幾分敬意。

別的不說,單就這份胸懷,就足以令人敬佩,難怪能夠被當今天子稱一聲師父。

而張奐的臉上,也露出些許慚愧,似乎是在責怪自己小人之心了。

對於二人的心思,王潛沒有過多理會,而是繼續說道:“本朝立國之初,光武皇帝,還是非常注重關西與關東之間的平衡的。

因此,當時的關西防務及治理問題,便全都伏波將軍及諸多關西官員負責。

因為地域出身的緣故,伏波將軍及諸多關西官員,能夠清楚的瞭解羌人的需求,並對其加以善待。

所以在立國之初,漢羌之間,一直都是和和睦睦,且不斷的互相融合,親如一家。

可惜,到了和帝時期,因為不滿竇憲掌權,和帝便將以竇憲為首的關西一派,悉數貶斥罷黜,進而使得關東士族掌握了朝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