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城門前。
官道兩側的空地上,此時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們。
自劉宏率領一眾大臣走出朝議殿的那一刻起,訊息便快速傳遍了整個洛陽。
邊軍士兵上雒,可是非常罕見的大事,自然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
大漢是一個崇尚熱血、推崇英雄的時代。
奇襲龍城的衛青、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威震西域的班超……等等,這些熱血英雄的故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對於生活在洛陽的百姓們來說,他們雖不曾經歷過邊塞的苦寒,但無數熱血英雄的往事,也讓人們都知道,在大漢的邊疆,有那麼一群士兵,正在保衛著大漢的安全。
正是因為這些邊軍士兵們的浴血奮戰,這才將四方蠻夷,給擋在了國門之外,這才讓他們這些人,能夠安安穩穩的生活。
儘管人們有時候生活的很苦,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邊軍士兵的擁戴。
因此,在得知天子準備率一眾大臣,出城迎接凱旋的邊軍將士的訊息之後,無數百姓也自發的匯聚了過來,準備一睹邊軍士兵的風采。
除萬千百姓之外,北軍五校及宿衛皇宮的羽林軍也盡數而出,整齊的排列在官道兩側。
作為大漢最精銳的兩支部隊,北軍及羽林軍計程車兵們無疑是驕傲的。
不過,在感受到周圍百姓們對邊軍將士的崇敬與擁戴之後,這些士兵們心中的驕傲,卻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身為守衛帝都的精銳,作為保衛天子安危的親軍,北軍及羽林軍計程車兵們,自認肩上的擔子,並不比那些邊軍士兵差,他們認為自己也有資格來享受百姓們的歡呼!
這種心理上的落差,讓北軍及羽林軍士兵,升起了一股想要與邊軍士兵較勁的心思。
城門前,身穿袞服的劉宏站在青蓋帝車上,雙手扶著欄杆,靜靜的眺望著遠方的地平線。
當看到地平線上瀰漫起一股塵煙之後,劉宏的目光中,不禁多了幾分激動。
他此番之所以這般大張旗鼓的出城相迎,一是需要這支隊伍來制衡北軍,二就是真心想要看一看這些邊軍將士們。
隊伍越來越近,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面隨風飄揚的大纛,在陽光的照耀下,大纛旗上那個鮮紅的“漢”字,格外的耀眼。
在看到大纛旗的一瞬間,原本喧囂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臉上盡皆露出肅穆的神情。
護衛在大纛旗兩側的,是二十名穿黑甲的騎士,這些騎士每一個都是斬首五級以上的驍勇之士。
在這些騎士後面的,是張奐、董卓等軍中將官,在他們身後,是兩萬名涼州士兵及兩萬名羌人俘虜。
這些涼州士兵們,以四人為一排,排成了一條長長的縱隊,朝著洛陽緩步行進著。
軍中的騎兵們,小心翼翼的控制著胯下的戰馬,努力的與前後左右的隊友們保持著步調一致。
至於那些步卒們,則是右手持著兵器,左手抓著一名羌人俘虜。
整支隊伍,除去那些羌人俘虜之外,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與興奮。
原本能夠上雒參拜參拜天子,就已經讓他們感到莫大的榮耀了,結果就在剛剛,這些士兵卻突然得知,當今天子竟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來了。
這一訊息,瞬間便讓這些涼州大漢們變得熱血澎湃了起來。
天子親自出城相迎,放眼古今,那都是絕無僅有的!
一時間,所謂邊塞苦寒、浴血奮戰,以及過去所經受的種種苦難,全都化做一個字,那就是——值。
望著洛陽城外那密密麻麻的歡迎人群,馬背上的張奐,也因過於激動,而臉頰通紅。
此時的大漢,雖然沒有重文輕武的說法,但自從光武帝建都洛陽以來,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關東士人開始崛起。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關西武將地位的不斷下降。
時至今日,似他們這些出身關西的武將,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朝堂之上的話語權。
先帝在位的時候,由於對邊防的重視,倒是讓這些關西武將們看到了一絲崛起的希望,可惜的是,隨著劉志的駕崩,這個希望也隨之破滅。
可就在得知天子出城相迎的訊息之後,張奐心中原本破滅的希望,卻又重新被點燃了。
望著人群中央的那一頂青蓋帝車,張奐的雙眼變得朦朧了起來。
他自認,自己的那些功績,是不足以與那些古之名將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