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聽到劉宏這一番言語,百官頓時為之一愣。
誰也沒想到,天子三言兩語間,便把話題引到了解黨錮、納賢良上面。
畢竟,一旦同意此話,那便意味著要接受天子的對於宦官看法,不僅要收回誅殺宦官的請求,還要允許對宦官施行讀書教育之策。
那些清流出身的官員,此刻也是一臉的糾結,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原本既要解黨錮、又要誅宦官的局面,此刻卻轉變成了只能二選一,而且看樣子,後者還不一定能做成。
心中權衡片刻,劉矩出身說道:“臣以為,陛下所說,乃良言至理。
自春秋以來,歷代先賢聖哲,無不以教化天下為己任!
而陛下所言之,“人人皆有權讀書”,倒也符合古之聖賢之說!”
“臣附議!”
“臣也一樣!!”
隨著劉矩話落,諸多清流官員也紛紛開口附和,最終還是選擇瞭解黨錮要緊。
眼看清流黨人都妥協了,其餘官員自然也不會自討沒趣,紛紛躬身退回了原位。
竇武本來還想再堅持一下的,可是想到天子在解黨錮後面,加上的那一句:“納天下賢良”,頓時又將心思收了回去。
畢竟,這句話的分量,可實在太重了!
這天下的讀書人,也不是誰都能夠做到淡泊名利的。
他感覺,如果自己敢反對的話,那天下計程車子,非將他給撕碎了不可!
原本百官逼宮的局面,瞬間就被劉宏的三言兩語所瓦解。
一直端坐在席位上的王潛,也不禁抬頭,朝劉宏投去了讚賞的目光。
畢竟,依照黨人的計劃,他們可是準備讓陳蕃來上書請求解除黨錮的。
而今,劉宏主動開口,以解黨錮為條件,不僅保下了全體宦官,還能博得偌大的名聲,並收穫天下士人的好感,順帶還能削弱了陳蕃的影響力。
可謂是一舉四得。
感受到師父的目光,劉宏的小臉兒上,也不禁露出一抹喜色。
正所謂,每當一件事情遇到阻礙之時,便需要另一件更大的事情,來吸引人們的眼球。
所以,在面對百官請求誅殺宦官的請求之時,劉宏並未選正面硬扛,而是在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之後,緊接著便以解除黨錮、納天下賢良為突破口。
畢竟,對於百官來說,相比於誅殺太后和天子力保的宦官,黨錮、納賢良,無疑更加重要,且好處更大一些。
隨後,劉宏大氣的揮了揮衣袖,高聲道:“朕今年幼、才淺德薄,自登基以來,每日皆如履薄冰,只恐有負列祖列宗之重託。
又聽聞,先帝在位之時,受奸人矇蔽,使諸多賢才士人蒙受無妄之災,朕甚憐之。
故於今日,明發詔書於天下,大赦天下賢才士人,恢復一應賢才之舊職,並賞華服、賜金闕,以資補償!”
“嗚嗚~”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啊……”
聽著劉宏宣佈的詔令,諸多清流官員,竟忍不住失聲抽泣了起來,言語之中滿是感激與崇敬。
劉宏看了那些傢伙一眼,繼續道:“先帝在時,侯覽、王甫之流不僅殘害忠良,更是賣官鬻爵,將公家之官職,視作斂財之器,以至貪官汙吏橫行鄉野,諸多能臣幹吏卻又報國無門。
今特召陽球為廷尉,專司查辦不法之貪官,務使一人漏網。
並詔令天下各郡官長,推舉一應賢才,以補官缺。
未使賢才遺漏,凡自恃才學過人者,自行上雒接受考核!”
聞聽此言,殿內群臣,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者,有清流黨人、忠臣廉吏,以及荀家、楊家、袁家等世家中人。
天子解除黨錮,並推舉賢才的詔令,對他們而言,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
至於那所謂的“考核”,他們也並未放在心上。
畢竟,天下的人才總共就那麼多,其中的大多數,都與他們有所關聯。
對他們來說,劉宏此舉,無疑是幫助他們更進了一步。
反觀那些憂愁者,卻是一臉的生無可戀。
這些人,大多都是一些手腳不乾淨,甚至曾跟隨侯覽、王甫做了不少惡事之人。
而今,天子將陽球那個酷吏提拔為了廷尉,並使其清查貪腐一事,他們這些人,怕是難逃一死了。
對於這些人的心思,劉宏也沒過多理會,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