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有此問,那為師今日就給你好好講解一下其中的主要原因!”
“請老師賜教!”
原本一臉慵懶的劉宏,當即擺正了姿態,目露期待的看向王潛,他已經好久沒有聽到老師的講課了。
王潛深吸了一口氣,凝聲道:“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細讀歷史,你就會發現,任何一個王朝,在其覆滅之際,都會面臨同一個逃避不開的問題。”
“那就是財政問題!”
“國家能夠徵收上來的賦稅越來越少,但花錢的地方卻越來越多,收支無法做到平衡,最終導致財政崩潰,國家破產!”
“而今本朝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如此,眼下的國庫拿不出錢來,各地的災情、流民、軍情便無法解決。
這些問題無法解決,百姓便無法安心生產,國庫的收入便會越來越低。
國庫收入低了,以上問題便會進一步加劇,並最終走向覆滅。”
“不過,想要了解本朝的財政問題,就不得不從前朝說起……”
聞言,劉宏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自家老師就是這樣。
上一次,老師在講本朝制度的時候,就是直接從上古時代開始講起的,而這一次,只是從前朝講起,已經是收斂很多了。
沒有理會劉宏的小心思,王潛只是繼續講道:“前朝的覆滅,從表面上看,是因為王莽勢大,才篡奪了大漢江山。
但歸根結底,卻還是因為財政出現問題,使得王莽得以趁機收買人心。
而導致前朝財政崩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諸多地方豪族,隱匿了大量的人口、土地。”
“那些豪族勢力強大,將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收到了自己手中,且不用承擔任何賦稅和代價。
而國家的收入,又主要是靠徵收人口和土地稅。
如此一來,那些豪族們吞的越多、國家的收入就會越低。
國家收入低了,執行就會不穩,為了維持穩定便只能將更多的賦稅,攤派到那些未未被隱匿的人口和土地上面。
如此一來,百姓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為了活命,他們只得連人帶地一同投到豪族麾下,以避免朝廷無休止的徵收。
此消彼長之下,一直到了前朝末期,地方豪族已然長成一顆顆參天巨樹,反觀國家,卻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對於這一情況,為師將其稱為土地兼併!”
聽到王潛的侃侃而談,劉宏不禁點了點頭,然後問道:“老師的意思是說,無論前朝的王莽也好,還是本朝的外戚、宦官也罷。
那些都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危機,其實全都在土地和人口上面?”
王潛點了點頭,“不錯,正是因為前朝的土地兼併極為嚴重,所以導致其財政崩潰,並最終覆滅!”
“這麼說來,如今大漢的財政問題,根源還是出在光武皇帝身上?”劉宏好奇的問道。
王潛:“嗯,也可以這麼說!”
好嘛,又是光武皇帝的鍋!
得到王潛的回覆,劉宏也不禁嘴角一抽,光武皇帝在其心中光輝偉岸的形象,又一次黯淡了許多。
“可是老師,光武皇帝當初打天下的時候,應該也知道豪族的危害吧?那他為何沒設法解決呢?”劉宏皺眉問道。
王潛凝聲道:“光武皇帝自然非常清楚豪族的危害,不然也不會在後來下令“度田”,來核實戶籍、丈量土地了。
可惜的是,光武皇帝的“度田令”剛一發布,立馬便遭到了所有人的抵制。
相應的命令,要麼發行不下去,要麼就是底下的人出工不出力,以一些虛假數字來糊弄於他。
到最後一統計,全國的土地數目,居然比先秦時期還要少很多。
除此之外,各個地方,也隨之出現了起兵造反的情況……”
聽著王潛的講解,劉宏心中卻是感到了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堂堂一位開國皇帝,都能被逼到那種程度,可見那些豪族的勢力,該何等的強大。
“不對啊老師,學生曾翻看過本朝的人口黃冊,清楚的記得,在孝順帝時期,有這樣一段記載:
凡郡、國百五,縣、邑、道、侯國千一百八十,民戶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
不僅人口比開國時期增加了一倍還多,而且數目還十分精確。”
“而且,學生也看了一些國庫收支,發現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