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恰似濃稠如墨的汁液,沉沉地、毫不留情地壓下來,令人彷彿被一隻無形且力大無窮的大手死死扼住咽喉,幾乎要窒息而亡。智伯瑤如同一棵蒼勁的古松,屹立在城牆上,那身姿剛硬挺拔,宛如一尊堅毅無比的雕塑。狂風肆無忌憚地呼嘯著,粗暴地撕扯著他的髮絲與衣角,然而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卻始終堅定而專注地凝視著遠方,不曾有哪怕一絲一毫的遊移和閃爍。
智伯瑤眉頭緊蹙,猶如兩道深深的溝壑,眼中似有寒星點點閃爍,面色凝重得好似千鈞之鐵。他緊抿著嘴唇,那線條緊繃得如同拉滿的弓弦,似乎隨時都會斷裂。四周的空氣彷彿都被他身上散發的凜冽氣息所凍結,守城計程車兵們在他身後,一個個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他心裡跟明鏡一般透亮,神秘勢力那新一輪如惡狼撲食般的猛撲已然近在眼前,對方猶如那露出尖利獠牙、散發著死亡氣息的惡狼,虎視眈眈。他深知,這一戰關乎生死存亡,關乎城中萬千百姓的命運,關乎他一直以來所守護的一切。他必須把每一個應對的法子都想得細緻入微、周全妥當,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此刻,腦子裡《資治通鑑》是那麼清晰,這是他的伴生之物,他自己用了羊皮仔細的抄了要點,雖然司馬光總結得很到位,但是私貨太多,宋朝也沒見有哪個仁義道德的皇帝能做得了事,反而是史上奸臣輩出的年代,趙家皇帝多昏君奸臣。
司馬光對智伯的滅亡給予評價:智伯之亡,才勝德也。凡取人之術,即使得不到聖人和君子,與其得小人,還不如得愚人。何也?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所不至;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所不至。愚人雖想為惡,由於智慧不周全,才力不能勝任,譬如狗咬人,人尚能制服。而小人的智慧足以實現其奸詐,等於惡虎添雙翼,為害無窮。
以上的總結是屁話。後世老美東搞西搞,揮舞霸權主義大棒也沒見它死那去。
智伯瑤以炭筆標準:水,要注意水,包括反水和水淹七軍。特別星號是八字忌水,見水則避。
勝利是檢驗道德的唯一標準。這是《資治通鑑》中透露的唯一真理。
當然,那書中的智慧卻在他腦海中如明燈般熠熠閃耀。他回想起書中那些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戰役,那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奇篇章,試圖從中汲取無盡的力量和靈感。
“司馬公啊司馬公,但願您的智慧能助我安然度過此劫。”智伯瑤在心中暗暗祈禱,聲音雖輕,卻飽含著無盡的期待與誠懇。
他想起了長平之戰,白起如何用兵如神,如何敏銳地洞察敵軍的弱點,如何巧妙地以奇制勝,那一幕幕畫面在他腦海中清晰浮現,彷彿就發生在眼前。他又想到了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如何巧妙地利用天時地利,如何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抵禦強敵的兇猛進攻。這些歷史的畫面在他腦海中不斷浮現,彷彿是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卷,為他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智伯瑤深吸一口氣,讓自己那顆急速跳動的心冷靜下來。他深知,光有前人的經驗遠遠不夠,他必須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獨屬於自己的戰略,方能在這危機四伏的戰局中尋得一線生機。
與此同時,那些往昔信誓旦旦、拍著胸脯保證同生共死的盟友們,現今卻像牆頭的雜草,在風中左右搖擺不定。他們的心思就像那深不見底的幽潭,幽暗神秘,讓人難以捉摸。
智伯瑤的副將神色匆匆地跑上城牆,步伐凌亂,“將軍,不好了!那幾家盟友似乎有了異心,近日來他們的使者往來頻繁,形跡可疑,恐怕……”副將的臉色蒼白如紙,毫無血色,額頭上佈滿了豆大的汗珠,在月色下閃爍著晶瑩的光。
智伯瑤冷哼一聲,聲音中滿是不屑與憤怒,“我早料到他們靠不住。在這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人心難測啊,利益總是能輕易地扭曲人的靈魂。”
副將焦急得聲音都變了調,“將軍,那我們該如何是好?若是他們倒戈相向,與那神秘勢力沆瀣一氣,我們可就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了!”
智伯瑤目光一凜,猶如兩道鋒利的劍,“不必驚慌失措。他們若敢背叛,我定會讓他們付出慘痛至極的代價。但當下,我們還是要以穩固防守為主,先穩住陣腳,切莫自亂分寸。”
城樓下的街道上,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往日的繁華熱鬧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緊閉的門窗和冷冷清清的街道。百姓們都躲在家中,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每一顆心都懸在嗓子眼,彷彿下一秒就會墜入無盡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