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如刀,呼嘯著刮過青藏高原邊緣。在這片被冰雪與荒蕪籠罩的土地上,人類陣營集結起最後的力量,築起了一道生死防線。
防線沿著地勢蜿蜒,像是一條鋼鐵鑄就的巨龍橫臥在高原邊緣。最外層,是密密麻麻的鐵絲網,尖銳的倒刺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每一道鐵絲都緊繃著,彷彿在訴說著絕不退讓的決心。鐵絲網上還掛滿了各種簡易的警報裝置,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便會發出尖銳的聲響,為防線內計程車兵們爭取寶貴的預警時間。
鐵絲網後方,是一道深達數米的反坦克壕溝。壕溝底部佈滿了尖銳的木樁和地雷,這些木樁被削得極為鋒利,猶如獠牙一般,任何試圖跨越壕溝的車輛都會被輕易刺穿底盤。而地雷則隱藏在黑暗之中,一旦觸發,便會爆發出巨大的威力,將周圍的一切炸得粉碎。
在壕溝之後,是一排由沙袋堆砌而成的防禦工事。沙袋層層疊疊,壘得足有一人多高,表面覆蓋著一層偽裝網,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防禦工事上,設定了無數射擊孔和了望口,士兵們可以在裡面安全地觀察敵人的動向,並隨時發動攻擊。射擊孔中,一挺挺重機槍嚴陣以待,烏黑的槍管散發著冰冷的氣息,彷彿在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防線的關鍵位置,矗立著一座座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碉堡。這些碉堡堅固無比,牆壁厚度超過半米,能夠抵禦絕大多數炮火的攻擊。碉堡內,配備了先進的通訊裝置和火力支援武器,包括迫擊炮和反坦克導彈。迫擊炮可以對遠距離的敵人進行精準打擊,而反坦克導彈則是專門用來對付感染者陣營的戰車,如99a變異坦克和龜速變異戰車。
在防線的後方,是一片開闊的區域,這裡停放著各種軍事車輛,包括坦克、裝甲車和補給車。坦克和裝甲車隨時準備出擊,支援防線的戰鬥,而補給車則滿載著彈藥、食物和醫療物資,為士兵們提供堅實的後勤保障。
防線之上,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防寒服,在凜冽的寒風中堅守崗位。他們的臉龐被寒風吹得通紅,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和無畏。每個人都清楚,他們身後就是人類最後的希望,一旦防線被突破,人類將徹底陷入絕境。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南方,雲南防線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這裡的防線沒有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只有用沙袋和原木匆忙搭建的簡易掩體。沙袋堆疊得並不整齊,縫隙中還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原木則歪歪斜斜地支撐著,看起來隨時可能倒塌。
防線的外層,只有稀疏的鐵絲網,鐵絲上的倒刺也寥寥無幾,不少地方甚至已經生鏽。在鐵絲網的間隙,擺放著一些簡易的陷阱,如竹籤坑和絆馬索,這些陷阱雖然簡陋,但在關鍵時刻或許能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雲南防線計程車兵們,武器裝備參差不齊。有計程車兵手持老舊的步槍,槍身的漆已經脫落,露出斑駁的金屬;有的則拿著自制的武器,如長刀和弓弩。他們的防護裝備也十分有限,只有簡單的頭盔和破舊的防彈衣。
而在西南方向的四川防線,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這裡的防線主要依託地形而建,利用山脈和河流設定了一些防禦點。在山口和橋樑等關鍵位置,堆砌了一些巨石和沙袋,形成了簡易的路障。
四川防線的通訊裝置十分落後,士兵們之間的聯絡主要依靠對講機和訊號旗。一旦遇到訊號干擾或距離過遠,通訊就會中斷。在武器方面,除了少量的輕重武器外,大部分士兵只能依靠手榴彈和冷兵器來應對可能的攻擊。
無論是青藏高原邊緣的堅固防線,還是雲南、四川的簡陋防線,每一名士兵都清楚自己肩負的使命。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等待著未知的挑戰,因為他們知道,人類的命運,就係於這些防線之上,哪怕防線簡陋,哪怕力量懸殊,他們也絕不退縮。
:()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