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去世,最悲痛的人不是他的兒子劉喜,而是他的三弟劉興居。
在劉興居的視角里,四叔的屠刀馬上就要伸到自己頭上來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要說倒呂行動中功勞最大的,當然非他三兄弟莫屬。
大哥劉襄率先起兵,並號召天下諸侯王;二哥劉章殺妻滅子,控制住了呂后,同時還斬殺了呂產呂祿兩兄弟;他自己則從中傳遞訊息,另外還幫四叔劉恆掃清了登基的障礙。
結果到最後,大哥沒做上皇帝,二哥沒封上趙王,自己也被封到從大哥封地裡取出來的一點小地方,做了濟北王。
兄弟三人忙忙碌碌,到頭來啥也沒得到,反而被扣上了宮廷政變的罪名。
更可怕的是,大哥死得不明不白,二哥年齡不到30也死得不明不白,這讓劉興居怎能不害怕?
這四叔不講情面,就不要怪他這個做侄子不客氣了!
他劉興居籌劃造反,可這小小的彈丸之地,將不過十人,兵不過三萬,怎麼可能反得過劉恆的幾十萬大軍呢?
劉興居思來想去,將目光放在了匈奴身上。
沒錯,匈奴入侵大漢便是劉興居引來的,是劉興居不甘心;
劉興居給匈奴寫了一封信,告訴了冒頓漢朝現在的情況,讓匈奴大舉入侵,自己就可以趁漢匈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坐收漁翁之利。
很快,他就收到了匈奴20萬大軍犯邊的訊息,高興得合不攏嘴。
他本來想著,匈奴入侵,漢朝必然會發大軍前去抵抗,自己則聯合著大哥劉襄的兒子劉則、二哥劉章的兒子劉喜,先控制住齊地;
然後攻趙國、拿下樑國,先拿下最富庶的地方,和漢朝打持久戰。
卻沒想到,這個四叔居然那麼有魄力,御駕親征離開了長安!
現在劉興居只需要率領一支輕騎,趁亂偷襲長安,只要拿下了長安,和匈奴內外夾擊,何愁打不過四叔劉恆?
劉興居被自己洗腦了,沉浸在了自己的幻術之中……
殊不知,他的愚蠢,將會讓他成為一個最大的笑話……
……
前元三年初,劉恆親發30萬大軍御駕親征,由灌嬰為主帥,很快就來到了漢匈邊境上。
匈奴人已經派了兩撥小的進攻,將邊境上劫掠一空。
這劫掠,搶的是百姓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殺的是連飯都吃不上的百姓。
劉恆看著自己十幾年努力的心血毀於一旦,心中的憤怒被無限放大。
劉恆暗暗下決心:不平匈奴,誓不回京!
他也很聽話,沒有上最前線,只是親自坐鎮太原,為了振奮軍隊計程車氣,體現自己和匈奴抵抗的決心。
————————
草原之上,一個雄壯威武的中年男子向前遠眺著,咬牙切齒,看著滿臉愁容。
他是匈奴的右賢王,是被冒頓新提拔上來的,是冒頓的心腹。
這些年冒頓的身體也不好了,他要為自己的後代鋪路,於是把自己的心腹提拔為了右賢王。
別人都知道他這個右賢王怎麼來的,在草原這種崇尚武力的地方,沒有軍功,其他人明顯的對他不服。
冒頓就想讓他來此賺點軍功,所以將20萬大軍交給了他,讓他劫掠一番就退走。
可他手裡有20萬大軍啊!一般人怎麼可能抵擋得了20萬大軍的誘惑?
他愁,是沒想到漢朝人來得這麼快,更沒想到,漢朝來了這麼多軍隊,連皇帝都親自來了。
還沒立什麼軍功呢,你說倒黴不倒黴?
是撤退還是繼續進攻呢?
他倒是聽說了,漢朝是個小皇帝,沒有上過戰場,更沒有指揮過戰事。
現在就在於他敢不敢賭了,是賭一把有機會贏,還是撤退回去沒有軍功?
恰在這時,他又收到了濟北王劉興居的信。
信上的大致內容就是:劉興居已經造反了,此刻正在集結軍隊準備進攻漢朝的都城,讓匈奴不要撤退,到時候拿下都城後和匈奴裡應外合。
這右賢王只是粗略地瞭解一點漢朝的底細,他只知道漢朝方面一些大事,對於漢朝內部的小事情,他了解得並不細。
他還以為劉興居佔據的是趙國呢!
趙國他知道,是一個很強的諸侯國,而且極為富庶。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決定賭了!
這右賢王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