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說,當年總壇那邊實驗的請神術,也就是基於胡梓墨那特殊情況,所以想要讓茅山弟子在遇到生死危機之際,請胡梓墨元神上身相助一事。
這個想法之前就已經經過實驗了,只不過因為當初胡梓墨的修為境界太低,就算被同門弟子請上身去了,也幫不上什麼忙,也都用不出來多少的手段。
但是到了金丹的真人境界,陰神徹底蛻變成為了陽神以後,那就完全不同了。
這要是被總壇知曉了他已經突破法師境達到了金丹的話,必然會要求他留在總壇當中坐鎮。
所以,胡梓墨就想著正好趁現在雲遊之際,加上總壇那邊也還不知情況,就最後一次在外面好好玩玩,順便也帶帶這個剛收的小徒弟。
當然,就胡梓墨在總壇那邊的地位以及重要性,高層們也不會說強迫他留在總壇當中,但好歹也是茅山的門人弟子,該負擔的責任也還是得擔起來的。
然而,胡梓墨出關以後,說是要帶著陳巧銀繼續遊歷,但也沒有直接啟程,而是又在閉關之處停留了一陣子。
主要是為了給小丫頭修養身體,好為之後的築基做準備。
畢竟就小丫頭現在的身子骨,若是不好好調養的話,根本就無法進行築基的。
就算只有她自己在閉關之地這裡,衣食無憂的過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卻也沒能把身子給調養過來。
所以停留的這一段時間,就經常給其吃補藥膳一類,又還教授了茅山的八卦掌跟太極拳,用以鍛鍊身體。
在其身體完全恢復到正常同齡孩子的程度以後,才再次啟程出發,準備一邊帶著雲遊,一邊給其進行築基。
至於說築基所需要的資源,胡梓墨是完全不缺的,甚至也都還是最好的那種,在配合他自己當年過度之用所修煉的上清納氣訣,足以給陳巧銀打下最為牢固的基礎。
除此之外,也還教其認字讀書,等有了一定基礎以後,又開始練習畫符等。
總之,在開始學習以後,這小丫頭每天的生活都過得相當充實。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接觸時間太短,畢竟才剛一起雲遊沒幾天功夫呢,胡梓墨就跑去閉關,一閉關就是三個多月,互相之間還不算太熟悉,使得小丫頭有些沉默,但等熟悉了以後,那小孩子的天性就暴露了出來。
對此胡梓墨倒也不覺得厭煩什麼,畢竟小孩子嘛,要是不鬧騰的話,反倒不是什麼好事情。
如此雲遊了小半年的時間,胡梓墨就又帶著其做起了趕屍的買賣,畢竟這可是四目法脈的看家本事,也是吃飯的本事,胡梓墨跟家樂還有半路出家的載甜可都是繼承了的。
輪到陳巧銀,自然也得繼承這個本事。
就這麼一邊趕屍一邊雲遊的,時間很快就到了年底。
基於小丫頭是第一次離家,所以胡梓墨就帶著其又御劍飛回去了江淮光明鎮的家中,想讓其跟家人們一起過年。
胡梓墨倒是沒有去其家中,而是在送小丫頭回去後,就去了山女湖當中拜訪那水官。
人家在見到胡梓墨前來拜訪時,也很感納悶,這才離開多久的時間,怎麼就又跑回來了呢?
在得知是因為剛收的那個小徒弟的原因,想讓其跟家人過年這才特意回來一趟後,那水官也就明白了原因。
然後又跟胡梓墨一起閒聊論道,之後幾天也一直待在水宮當中和水官論道,胡梓墨是因為達到了真人境界可以不用再睡覺了,而水官則是香火神,連肉身都沒了自然也完全用不著睡覺什麼的,等到約定好的時間了,陳巧銀也自己一個人來到了山女湖岸邊,胡梓墨就跟水官提出了告別。
帶著小丫頭再次啟程後,就朝著龍城的方向慢慢趕去,這是打算先回去師父四目的道場那邊,然後再去總壇,也準備把小丫頭先讓師父帶上一段時間來教導基礎方面,之後在看情況是否要把她送去總壇。
又因為要回去師父道場會路過九叔所在的任家鎮,所以胡梓墨又帶著小丫頭在九叔以及蔗姑那裡停留了幾天。
讓文才跟秋生二人帶著他們這個小師侄,在任家鎮當中好好遊玩了一番,結果就是三人玩得不亦樂乎,關係也是突飛猛進,臨走的時候這倆貨還依依不捨的。
之後又乘馬車趕了好幾天的路,也就回到了師父四目的道場。
四目在見到陳巧銀這個小丫頭,尤其還是在知曉了其是胡梓墨這次外出雲遊時收的弟子後,也喜歡的不得了。
連茅山入門的潛規則都不管的想要直接教導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