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搶劫銀行的劫匪中,大多數都選擇使用槍支或刀具,因為隨時可能與警察,甚至是武警戰士發生激烈對抗。比如之前提及的白寶山、張鈞、謝先榮,更有甚者如張書海、張顯光,他們甚至直接使用炸藥包。
這些案件中,大多數劫匪都有同夥參與。然而,今天要講述的這位,同樣是十大悍匪中的狠角色,他最為特殊的地方在於,全程使用冷兵器——錘子。儘管短暫地有過同夥,但他基本上都是單槍匹馬,僅憑一把錘子搶銀行,且成功過3次。他,就是自封為“獨行俠”的雷國民。他的案件被改編成影視劇《第二面》,由張頌文老師主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雷國民身上具有許多特點,絕非一般劫匪所能比。除了劫匪共有的狡詐兇殘外,他做事堅毅不拔,思維嚴謹,善於總結經驗,還極具耐心。心理和身體素質也十分過硬,有時為確保作案成功,他可以準備數月甚至一年,確保萬無一失後才會動手。
對於武器的選擇,基於雷國民近10年的職業犯罪生涯,他總結出一套獨特的理論:他認為刀不如槍,槍不如斧,斧不如錘。在他看來,刀具不能一招致命,且容易濺血留下痕跡;槍支雖好,但動靜太大易被發現;斧子效果雖佳,但太過笨重不便攜帶。
因此,雷國民認為錘子是最好的武器,它物美價廉、輕巧靈活、容易獲取,能夠一招制敵且不易留下血跡。基於這些特點,他也被稱為“近代冷兵器之王”,號稱“6秒殺一人”。
雷國民一個人犯下的事,堪比一個犯罪團伙。他見到錢就眼紅,甚至為了10塊錢就能殺死一條人命。可就是這樣一個搶劫金額超過百萬的劫匪,平時卻連幾塊錢都不捨得花,生平抽過最好的煙只是玉溪。
在他被捕後,民眾更是集體抗議,要求使用十大酷刑將其處死。慾望的野獸一旦出閘,便再無回頭之日。是成為慾望的奴隸,還是將慾望關進牢籠,是所有人都要面臨的艱難抉擇。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遭人憎恨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深入探索。首先,按照慣例,我們先介紹一下他所犯下的罪行:從1992年到2001年4月之間,雷國民先後單獨或夥同他人,在廣東、福建、江西、安徽、江蘇、雲南、吉林等地,搶劫作案15起,殺害無辜群眾20人,重傷4人,搶劫現金350餘萬元,各類車輛8輛及部分金首飾。
在最後的陳述中,雷國民表示他對不起所有的人,願意接受正義的審判。為贖罪,他主動提出被執行死刑後,把自己的遺體器官捐給有用的人。雷國民從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淪為一個惡魔,他的罪行雖然殘忍,但也深刻反映了社會問題和個體心理的複雜性。
要了解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例,我們先從他的童年開始說起……
雷國民,1971年10月5日出生,老家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羅嶺鎮羅嶺村。透過他的面相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極具自我主張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一位天生的領導者。他的家庭背景,在他爺爺那一輩還算殷實。爺爺年輕時飽讀詩書,是當地公認的文化人。然而,隨著一系列戰亂的侵襲,家道逐漸中落。即便如此,老爺子依然堅持讓兒子讀書識字,這位兒子便是雷國民的父親——雷巨武。
在父親的培養下,雷巨武不僅成為了知識分子,還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每年春節前夕,十里八鄉的村民都會慕名而來,求取他親筆書寫的對聯。
由於雷巨武的文化素養,50年代土改時期,他被村民推選為村幹部。但那時的條件艱苦,即便身為幹部,家境也頗為貧寒。為了生計,雷巨武在忙碌的村務之餘,還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務農,家中共有四個孩子,包括兩兒兩女,老大叫雷國清,最小的便是雷國民,中間還有兩個姐姐。
出於對小兒子的疼愛,每次外出勞作時,雷巨武總是隻帶哥哥和姐姐們,而讓雷國民留在家裡專心讀書。年復一年,雷家依靠種地維持生計,偶爾也會上山挖草藥變賣補貼家用,但始終難以擺脫貧困的陰影。
一次偶然的機會,雷巨武在外出時見到了一個賣水餃和麵條的小攤,生意頗為興隆。受到啟發的他,決定效仿此舉,以改善家庭狀況。於是,他回家砍樹製作了扁擔,挑上爐子和鐵鍋,開始走街串巷地賣起了餛飩。雖然每碗餛飩只賣一毛錢,收入微薄,但相較於種田而言,這份營生顯然更為輕鬆且能勉強維持家用。
隨著歲月的流逝,雷國民也逐漸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入學後的他,學習刻苦,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深知父親的辛勞,因此放學後總是第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