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7日,陽光明媚的一天,看似普普通通,卻註定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天。那天,公安部發布了一份非同尋常的通告,標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張懸賞通緝令的誕生。
通緝令的目標是一對兄弟,他們並非什麼名門望族的子弟,卻在那個年代,掀起了一場令人膽寒的殺戮風暴。
故事源自一個小村莊,名叫寧漁村。這個寧靜祥和的地方,住著樸實善良的村民,彼此相互照顧,互相幫助。然而,一場悲劇的陰影開始籠罩在這片土地上。
這對魔鬼般的兄弟本是村裡的一員,卻為了財富和權勢,而背叛了他們的血脈和家族。他們沉溺於黑暗的慾望,心中只有血腥和毀滅的念頭。
這是一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檔案,但是在白紙黑字後面,透露出來的卻是血淋淋的慘案。此時距離新中國成立已經過去34年了,為何建國這麼久了,才發出第一份懸賞通緝令呢?
因為這張通緝令上面的通緝犯,是兩個無法無天的悍匪,又被稱作“東北二王”。他們是一對親兄弟,以心狠手辣成名,在東北犯下累累懸案罪行。
那麼,“東北二王”指的是誰?在這份通緝令的背後,到底是怎樣的案子,能夠讓公安部發出一份這麼具有分量的檔案呢?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們一探究竟。鐵子們,繫好安全帶,我們發車了。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他們所犯的罪行。他們從犯下第一樁命案到被逮捕,憑藉手裡的槍和手榴彈,打死打傷公安和人民群眾18人,其中打死9人,打傷9人。
另外,他們在7個月的時間裡,逃亡6個省,先後5次從公安機關手中逃脫。就是他們兩個人,出動了3萬軍警才把他們抓住。
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3萬人。這些數字背後,是他們二人的狡猾和殘忍,是他們對公安機關頑抗到底的決心,是他們在挑戰法律的底線。
當時公安對他們展開抓捕行動的時候,“東北二王”竟然提前得到了風聲,他們順利潛逃離開了東北。
在那之後,他們就開啟了一段堪稱傳奇的亡命之旅。因為他們是東北人,又都姓王,所以坊間稱他們為“東北二王”。
這二人生性狡詐,暴力作案手段異常殘忍。當時但凡二人現身之處,都會鬧得人心惶惶。毫不誇張地說,這兄弟二人之名,即有指小兒夜啼之危。
世人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兄弟二人都是兇殘至極的殺人犯,他們的父母也應該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們的父母,竟然都是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
這裡,先給大家說一下關於他們的一些傳說。首先是關於他們是悍匪的稱呼,仔細追究二人的犯罪過程就會發現,根本算不上。
他們只是偷雞摸狗的小毛賊,如果因為手不老實被抓了,最多判幾年就會出來,後面很可能也會迴歸正常的生活。但是二人千不該萬不該,就不該手裡有槍。也正是這玩意,讓二人的生活發生了轉折,從盜竊犯一下升級為了殺人犯,隨後就是瘋狂殺戮,直至開始玩命逃竄。
網上有傳說是二人因為生活所迫,最終開始劫富濟貧,而且只殺有錢人,不禍禍平民。這都是子虛烏有的,整個案子就是兩人大逃亡之路。之所以影響力大,無非也就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出的第一份懸賞通緝令,搞得人盡皆知。
第二,因為當時各地區之間的交通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大家基本都是在戶口所在地活動,流動人口沒有現在這麼多,所以對於外來人口都很留意。加上之前沒有重大的案件發生,他倆到處流竄,所以搞得人心惶惶,口口相傳,很快就傳遍了。也因為以訛傳訛,造成一些誤會。
第三,二人從北方逃到南方,這一路上因為地域跨度較廣,因此影響力也較大。根據老一輩人的講述,當時很多派出所門口都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就貼著他倆的通緝令。
第四,參與抓捕的人數創造了新紀錄,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跑這麼遠,當然各省都參與抓捕了。
綜上所述,二人必然影響極大,也就很容易被過分解讀。時間過去這麼久了,說法也會隨之增多。
還有一個關於弟弟王宗瑋的說法,說他是部隊中數一數二的神槍手,同時也是部隊的教官。其實,這個部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列兵,除了個頭高大,身體素質不錯以外,至於軍事素養,只能算箇中等。
而且他當時參軍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搞子彈,為了以後犯案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