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他們這個河谷是在死海東岸,任何想要去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徒都不會從這裡經過,反倒是穆斯林朝聖者絡繹不絕。
可偏偏農夫們的地理知識少的可憐,加之他們其實也不太在乎蓋里斯說的來歷真假,他們真正在意的還是免費二字,以及在斯卡爾村這邊當麥客,每天所能賺的工錢。
便是蓋里斯自己,也得充當掮客中介,同那些想過來幹兩天麥客的農夫討價還價。
“幹一天兩磅半怎麼樣?”
“你這是把人當牛馬使喚是吧?!”
“那三磅一天如何?”
“四磅!至少四磅!”
講實話,蓋里斯還真不清楚這裡的行價,而替人收麥子的麥客,在這附近本來就少,沒什麼可供參考的物件就非常麻煩。
不過好在,蓋里斯也不需要去真扣那麼細,大體上相對公道就行。
與周圍村莊裡的人搭上關係,瞭解附近的村莊分佈情況,知道那些村莊的具體細節,才是蓋里斯最需要做到的事。
就比方說,蓋里斯瞭解到在斯卡爾村附近10裡地路程內有著大約有6個村莊,清楚了那些村莊的大致分佈如何,宗教信仰又如何,彼此間的關係、人口數量又如何。
這些收穫,讓蓋里斯對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當然僅僅如此
,蓋里斯是覺得還不夠的,因為這顯然不夠深入農村,顯然不夠貼近農民。
蓋里斯需要真正的進行一次農村調查,才有把握說自己瞭解這個時代,瞭解民眾們的需求。
才能確定在耶路撒冷王國的農村中,哪些人是自己的朋友,而哪些人是自己的敵人。
或許是因為穿越的緣故吧,蓋里斯發現自己對前世所看過的許多書,都有著特別深刻的記憶。
其中某一本里就有著關乎鄉村調查的內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