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繼續登陸巴勒斯坦的話,會不會自討沒趣?
而且就其他訊息來說,不只是報紙,包括塞普勒斯教會以及自己信使傳回的訊息而言。
耶路撒冷王國在得到德國十字軍的援助後,就已經能夠按著薩拉丁打了,無需他再去支援。
“殿下!殿下!您要為我們做主啊!”
在獅心理查德的面前,傑佛裡可以說是哭求了,自打那天晚上自己三兄弟被洗劫了之後,他是連夜找了條船,就帶著自己兩個弟弟離開提爾,跑來塞普勒斯。
在這個過程中,受了重傷的居伊,還沒熬到船靠岸人就死了。
“那幫暴民,弒君!弒君啊!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反了!”
在這個時代,因為君主被認為是上帝的代表,弒君不僅是單純的殺人,更被視為對國家秩序、宗教信仰以及社會體系的背叛。
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傑佛裡有理由聲淚並下控訴提爾城暴民們的行為。
理查德對於居伊的遭遇也深表同情,然後發現自己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
因為傑佛裡表達出的意願,顯然是希望他們英法十字軍,乾脆別打薩拉丁了,趕緊火速把耶路撒冷王國的暴民們給平定了吧!
由於當下耶路撒冷王國的內部派系問題,顯而易見,就算耶路撒冷王國願意交出當時參與暴動的市民,也不可能再容許呂西尼昂家族試圖染指王位的行為。
這可以是一個宣戰藉口,但如果真去宣戰的話……
十字軍向基督教世界最為神聖的王國宣戰,這可真是太地獄了。
理查德搪塞了傑佛裡幾句,將自己的這位附庸打發走了。
緊接著,就有侍從過來傳訊息,說是塞普勒斯大主教安東尼求見。
顯然,在這個節點,安東尼過來與他見面,必然會與幾天前提爾所發生的事有關。
安東尼並非是在軍營裡與理查德見面,而是在一處鄉間的莊園裡碰面,來的時候安東尼還帶了衛隊。
可以說,自打提爾出了那事之後,英法十字軍與塞普勒斯之間的關係,都顯得生分了不少。
理查德的年齡與西比拉相仿,但要大上兩歲,他是那種無論走到何處,都在人群裡最突出的人。
他的髮色介於紅色與金色
之間,這並非是伊莎貝拉那種淺棕色在陽光下折射出的效果,而是與他的血統有關,是他與生俱來的天然髮色。
除去他的髮色外,令人印象深刻的的地方還有幾點,分別是蒼白的面色、炯炯有神的目光,以及那接近兩米的身高。
不過雖然理查德有著這些鮮明的特殊,展露出一種別緻的魅力,但在安東尼看來,這人還並非一名成熟王者。
當然,眼下的獅心理查德也還並未稱王就是了。
如果蓋里斯在的話,站在後世角度,他能夠給理查德更加明確的總結。
這傢伙並非什麼傳統賢王,理所當然的也不成熟。
他的偉大功績、他的軍事技能、他的輝煌和奢侈、他的詩意、他的冒險精神,都無法掩蓋他對他的人民缺乏同情與體諒。
他的野心是一個單純的戰士:他會為任何事情而戰,但他會賣掉所有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
應該說理查德追求的榮耀是勝利,而不是征服。
他也並不是一位對於王位非常看重的人物,他能支援自己的兄長去反抗父親,也能在自己弟弟篡奪他的王位時選擇原諒。
他是那種追求榮譽青史留名,但卻不在意征服土地的人物,就頗有那種,人活一世總要乾點啥的感覺。
參與第三次十字軍對於他而言,如同一次盛大冒險。
面對這樣的人物,安東尼作為一個老油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拿捏對方心思的。
安東尼沒有同理查德討論太多有關居伊的事,而是直接畫了一個大餅。
那個大餅叫做埃及。
現如今,薩拉丁大軍雲集巴勒斯坦,正是埃及空虛的時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