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還要朝三暮四。
揚尼斯,充其量是對未來有點想法,想換套好房子。
可這傢伙,在見過18%年息的第一批債券後,就瞧不上這第二批了,等回頭這傢伙錯過第二批後,見到第三批債券利息不足10%的時候,不曉得又會不會後悔呢?
或者說,這樣的傢伙,就算買了債券,或許也拿不住,說不準什麼時候,一點風吹草動,就和兔子一樣被嚇到,然後給賤賣了。
揚尼斯再度嘖了一下,想到蓋里斯說過的那句話:“投資有風險,要小心謹慎。”
幾杯酒一下肚,揚尼斯的嘴也管不住,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說了出來。
對方也喝了不少,覺得揚尼斯這傢伙是在羞辱自己,聽了這番話後,氣的臉都紅了。
然後便一拳砸向了揚尼斯。
嘴裡還不停喊著:“還錢!還錢!”
沒有防備,吃了一拳的揚尼斯,自然也不是好惹的。
從碼頭扛包開始,練就了一身力氣的他,
在幹起土木工程打灰後,更是把自己養的一身橫肉。
在捱了一拳後,二話不說就把對方撲倒。
兩人便如此在地上扭打了起來。
根本沒曾聽到酒館裡,不知何時傳起新的訊息。
據說“獅心”理查,已經率領著英法的十字軍,攻克西西里島了。
……
我熱愛明媚的復活節之季。它帶來綠葉與鮮;我愛小鳥歡快的歌聲,穿過叢林在空中迴盪。】
但我更愛草地上星羅棋佈的大小營帳;原野上整裝待發的騎士與戰馬,使我欣喜若狂。】
看到先頭兵驅散沿路的人群與牲畜,我感到心怒放!柵欄被摧毀、踏平,武士們立在壕溝邊,還有那犬牙交錯的大木樁……】
——中世紀讚美戰爭的詩歌·佚名
戰爭、戰爭對於商人農民們而言,意味著危險、意味著動亂,意味著和平時得到的工作與生計,可能難以持續。
但並不非所有人都厭惡戰爭,至少貴族、騎士還有僱傭兵們,就渴求著戰爭的到來。
他們終其一生所從事的事業,都是戰爭,無論是掠奪也好還是從領主手中支取津貼薪水也罷,若是沒有戰爭,那麼他們便窮困潦倒。
耶路撒冷淪陷的訊息,對於他們來說,並非什麼全然壞事,而是又一個時機。
1187年,當訊息傳到歐洲的時候,“獅心”理查,就以普瓦圖伯爵的身份接受了十字軍身份。
然而當時,英法兩國,依舊還在相愛相殺,雙方國王接受十字軍身份,只是找個理由停戰,從而想辦法多撈點錢,從而填補國庫的空虛。
由於一些影響,英法兩國對待十字軍的態度,同歷史上也有所區別。
這一次,不論是理查的父親亨利二世,又或者法王腓力二世,都未宣佈自己是十字軍。
他們都擔心彼此遠征在外的時候,被對方進攻。
因而各自將國內的部分次子貴族集結起來,加上一些志願兵,作為己方的代表,交由“獅心”理查指揮。
好讓這個麻煩的傢伙,組織一支麻煩的十字軍,從而將國內的麻煩趕緊禮送出境。
這個年代的法蘭西與英格蘭,相互之間可以說是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統治英格蘭的亨利二世是當初的諾曼底公爵,而他的幾個孩子除去約翰,也都相繼向法王效忠過。
這些由封建法理、貴族血緣搭建的各種關係網,約束著西歐的戰爭形式。相比起聖地所進行過的戰爭西歐這片土地上的戰爭,說不定更類似於中國古代春秋的狀態。
以貴族為主,雙方遵循著一些傳統,與其說是戰鬥,倒不如講是被一定規則約束的競技。
他們透過這些短平快,規模小的戰鬥形式,來決定一些事物的歸屬,比如城堡、比如城市、比如王位的繼承權、又比如他們的自由。
當“獅心”理查離開西歐的時候,他的麾下有著英格蘭的志願者、有著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封臣騎士,還有著來自法國缺乏繼承權的貴族次子。
他們這些人或許在幾年之前還曾戰場相見,而如今卻在“神”的號召下走到了一起。
與巴巴羅薩那支神羅最為精華的軍團不同,獅心理查麾下的部隊,給人的感覺就有些歪瓜裂棗。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支“十字軍”。
而且,關於他們的到來,在聖地,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