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啟大帝揉了揉額頭,自斟一杯酒,一飲而盡,繼續沉浸在往事當中。
他實在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和六弟成為盟友。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而這個主意還是撒克遜給他出的。
當然,撒克遜那時候還不是帝國的次相,而是剛剛升上少司空。這個職位還是自己給他謀取的。
和老六的合作,對於彼此都大有益處。
起碼,在資訊互通上,都是據實以告的。
大家齊心合力,都往一個方向發力,那就是扳倒太子。
否則,他日,大哥真的登上帝位,一切都悔之不及。
的確,以大哥的仁厚,可能真的不會對自己和老六怎麼樣,大概也就成為閒置王爺吧。
可是大侄子是不會放過自己和老六。
歷史上,為了鞏固帝位的“拔牙”行動——這樣的事還少嗎?
不,比比皆是。
回想起雷吉諾德那凌厲、深邃的眼神,神啟大帝至今仍然忍不住打了一個哆嗦。
然而,事情卻毫無進展。
自己和老六花錢如流水,花得都心疼起來了。安插的耳目越來越多,卻沒找到扳倒大哥的絲毫線索。
唯一可以指責大哥的,就是他好色。
可好色還遠遠不夠把大哥,從太子之位上拉下來。
在自己和老六的指使下,幾個御史就這件事彈劾了大哥,但父皇卻對此一笑而過。
後來,老六那邊的人,無意間發現了大侄子雷吉諾德的一個秘密。
他揹著皇太孫妃,和一個蠻族巫師之女偷偷好上了,還生下了一個私生女。
兩人私會的地點就在人族李家的大宮殿裡。
呵呵,怪不得大侄子三天兩頭就往李家那邊跑。
據說,兩人是在切磋魔法時,切磋出了火花,最後切磋到床上去了。
當時,老六很興奮,跑來和自己商量,怎麼彈劾大侄子,卻被坦普爾力勸不可。
當時,他的意見主要有三點。
第一,神族和蠻族私通雖是大忌,但近幾年邊疆無戰事。父皇和首相也有意向蠻子伸出橄欖枝。無論如何,雷吉諾德和蠻族巫師之女私會,都算不上通敵之罪。
第二,以父皇對雷吉諾德的溺愛,此事大機率只是輕處理。此時彈劾,除了打草驚蛇,並無濟於事。
第三,對皇太子、皇太孫的彈劾,在沒有五成把握之前,不宜過於頻繁,免得父皇生厭。
總而言之,對雷吉諾德一事,坦普爾主張先隱而不發,待到時機成熟時,再一併暴露出來。
自己和老六聽從了他的意見。
一年後,事情有了好的發展。
先是支援皇太子、皇太孫的首相傅輕塵病逝了。
繼任的李宇塵同樣深得父皇信任。但他從不參與黨爭,從不拉幫結派。
李宇塵保持中立,對自己和老六來說,也是好事。
幾個月後,又到了兩年一次的“漁陽圍獵”。
那一次,恰逢父皇染了風寒,沒有去,但父皇最寵愛的晴霽貴妃和首相李宇塵、宮中大總管周辰慶都去了。
和那個死去的傅老頭一樣,晴霽貴妃也是站在大哥這邊的。
在爭奪太子之前,大家都沒少討好宮中嬪妃,都想借著枕頭風為自己說好話。
算起來,晴霽貴妃是大嫂的遠房親戚,自然就成了他們拉攏的物件。
這些年來,大哥、大侄子可沒少給晴霽貴妃送禮。
看著大哥和晴霽貴妃有說有笑,自己當時確實有點羨慕嫉妒恨了,只覺得前景迷茫。
可就在那一晚,撒克遜鬼鬼祟祟進來,給自己獻上一計。
他的這個計劃實在駭人聽聞。要是事情敗露,可真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撒克遜信誓旦旦地保證,晴霽貴妃身邊的幾個貼身宮女和太監,早已被他重金買通。何況這幾個宮女、太監的家人全在他掌控之中,絕無二心。
當時自己一咬牙,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為了怕洩密,自己連坦普爾都沒有說。
恰逢第二天是老六的生日,真是天助我也。
那一晚,自己和老六極力活躍氣氛,到處勸人喝酒。就連負責守衛的近衛軍將領,也派人賞賜美酒、佳餚。
呵,杞王三十而立之年的生日酒,又有誰會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