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腳”這個詞語有兩層含義:
指舉步不慎而跌倒。例如,在《水滸傳》第十八回中提到:“朱仝只做失腳撲地,倒在地下。”
比喻受挫折或犯錯誤。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東南行一百韻》中寫道:“翻身落霄漢,失腳到泥塗。”
此外,還有一個成語“前人失腳,後人把滑”,意思是比喻吸取人家失敗的教訓,小心謹慎,免得再失事。
在古老的東方,有一個被群山環抱的神秘國度,那裡的居民們信仰著一位名為“步雲”的神只。步雲神掌管著山川大地,他的腳步輕盈而穩健,據說他行走在雲端之上,從不失足。他的神力使得國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
然而,步雲神並非總是如此完美無瑕。在遙遠的過去,步雲神還是一位年輕的神只,他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一天,他決定離開自己的神域,去探索世界的盡頭。他穿越了無數的山川河流,最終來到了世界的邊緣——一片無盡的虛空。
在這片虛空之中,步雲神遇到了一位名為“虛無”的古老存在。虛無沒有實體,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夠吞噬一切物質和能量。步雲神被虛無的力量所吸引,他試圖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這片虛空,卻不慎失足,跌入了虛無的懷抱。
步雲神的身體開始被虛無所吞噬,他的神力在虛空中逐漸消散。但就在這時,他想起了自己的子民,想起了他所守護的大地。他用盡最後的力量,發出了一聲震天的怒吼,這聲怒吼化作了一道光,穿透了虛無,將步雲神從虛空中拉了回來。
步雲神回到了自己的神域,他的身體雖然被虛無所侵蝕,但他的意志卻更加堅定。他發誓,再也不會讓任何事物動搖他守護大地的決心。他的神力在這次失足中得到了淨化和昇華,變得更加強大和純粹。
從那以後,步雲神變得更加謹慎和穩重,他的腳步再也沒有失足過。他的故事在人間流傳開來,成為了一個警示,提醒人們在追求夢想和探索未知時,也要保持謹慎和敬畏之心。而步雲神也被人們尊稱為“不失足之神”,成為了守護和指引人們的象徵。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有一個以智慧著稱的村莊,名為智源村。這個村莊裡住著一位名叫慧心的智者,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聞名遐邇。慧心總是能夠預見未來,為村民們解決各種難題,因此深受大家的尊敬。
然而,即使是慧心這樣的智者,也有他的侷限。有一天,慧心在思考如何改善村莊的灌溉系統,以便在乾旱季節也能保障莊稼的生長。他夜以繼日地研究,最終設計出了一套複雜的水渠系統,可以有效地將遠處的水源引入村莊。
在實施這個計劃時,慧心考慮到了地形、水流、土壤等各種因素,卻唯獨忽略了一個細節——村莊附近有一片馬場,馬匹經常在附近奔跑,蹄下的土地因此變得堅硬。當水渠經過這片區域時,由於土壤的硬度,水渠的建造變得異常困難。
工程進行到一半,慧心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他感到非常沮喪,因為他的計劃似乎要失敗了。這時,村裡的馬伕,一個名叫鐵蹄的樸實漢子,注意到了慧心的困境。鐵蹄雖然不像慧心那樣博學,但他對馬和土地有著深刻的瞭解。
鐵蹄對慧心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人有失足,馬有失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從錯誤中學習。”他建議慧心改變水渠的路線,繞過馬場,同時提出可以在馬場附近挖幾個小池塘,這樣馬匹可以在池塘邊飲水,同時也能為水渠提供額外的水源。
慧心被鐵蹄的話深深觸動,他意識到即使是智者,也需要傾聽他人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他採納了鐵蹄的建議,調整了水渠的設計。最終,灌溉系統成功建成,村莊在乾旱季節也能獲得充足的水源。
從此以後,慧心更加謙遜,他經常提醒自己和村民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學會了在決策時傾聽不同的聲音,從不同的經驗中汲取智慧。而鐵蹄的馬場也成為了村莊的一個重要資源,馬匹和莊稼共同繁榮,智源村因此變得更加和諧與富饒。這個故事也在周圍的地區流傳開來,成為了一個關於智慧、謙遜和合作的美麗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