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朱元璋的安排,明顯只是打算讓呂家傷筋卻不動骨。
“為了你所謂的朝局平衡,就要犧牲你親孫子的利益嗎?”
馬皇后沒有表態,而是質問了一句。
朱元璋回答道,“他是皇家人,享受了皇家的資源,必要時也當為皇家付出點什麼,更何況雖是讓他委屈了,但咱從其他地方補償給他就是了,何必抓著這件事情不放。”
“那就等著雄英自請除玉牒吧,你既當他是臣,他想必也不願做朱家孫,到時候我就帶雄英回老家去,你就做你的無情帝王吧,時候不早了,你還有奏摺要批,我就不留你了。”
馬皇后說著,把手收了回來,起身離去。
朱元璋一心只有江山社稷,為此連大孫的利益都能犧牲,終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人終究還是沒談好。
“回乾清宮。”朱元璋起身黑著臉離開,沒想到自己已經退步了,馬皇后還是不滿意。
簡直逼自己太甚!
馬皇后來到偏殿,正好看到朱雄英回床上重新躺下。
“雄英,你剛剛起來了?”
朱雄英嗯了一聲,“皇奶奶,孫兒也睡不著,你離開後沒一會兒孫兒就醒了,就去找你了,正好聽到你與陛下的談話。”
朱雄英沒有隱瞞,而是實話實說。
馬皇后也沒想到那些話還等朱雄英聽進去了,“那你怎麼想的?”
“他是個薄情寡義的人,這件事情他不處理,我就自己處理,呂家絕不能那麼輕易放過。”朱雄英回答道。
其實在歲月長河裡面,朱雄英就知道朱元璋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自己死後,朱元璋會沒有查過自己的死因嗎?他的疑心病那麼重,自己早夭他會不查清楚原因嗎?錦衣衛是吃乾飯的嗎?
既然朱元璋查了,那為什麼後續一點浪花都沒有?反而江南集團一路扶搖直上,以至於朱允炆繼位後,文強武弱。
大明,尤其是明初,不是一般的邪性。
邪到不得不去懷疑有陰謀論的地步。
依朱雄英的猜測,後續無非是朱元璋覺得既然大孫已經死了,那總不能覆滅江南,讓自己損失更大,為一個死人動搖朝局不值當。
虛偽的名聲遠沒有實際利益來得合適。
乾脆繼續按計劃執行,扶起江南,打壓淮西。
反正朱標即位,也能壓得住呂氏,後來朱標立誰為儲君,自有其他考量,畢竟朱標當皇帝之後還得選妃,又會有新的孩子,又不是非立呂氏之子不可。
一切都有序的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去走。
然而,朱元璋自己也沒想到,洪武二十五年,朱標薨了。
朱標人一沒,朱元璋所有謀劃全部被打亂。
那時候,朱允熥已經被養廢了,立朱標的子嗣只能是立朱允炆。
老二老三立不了,老四前面兩個哥哥,就更立不了,朱允熥又廢了,只能立朱允炆。
要立朱允炆,淮西這群功臣就必須得殺,否則朱允炆上位也坐不穩。
於是,一場藍玉案,株連無數。
馬皇后倒是不知道朱雄英已經想了那麼多了,也不知道朱雄英看到了大明後續的事情。
“娘娘,太子殿下帶允熥殿下來了,說是允熥殿下嚷嚷著要見哥哥。”這時候,馬玉兒進來稟報道。
馬皇后嗯了一聲,也知道朱標來這兒是為了什麼,還用朱允熥打幌子,自從朱標成了太子,在這深宮中,親情愈發的減弱了。
親兒子,自己的嫡長子,都需要繞著彎來打探情況了。
“讓熥哥兒進來吧,太子送熥哥兒過來也辛苦了,國事繁忙,雄英有熥哥兒陪著就行了。”馬皇后這時候並不想去見朱標。
或者是是,並不想讓朱標見到朱雄英,讓朱雄英心裡不舒服。
所以才找了這麼個理由。
朱允熥還小,朱標是送朱允熥過來的,這個理由也保全了朱標的面子。
“是,娘娘。”馬玉兒領旨,然後出去辦了。
“皇奶奶,孫兒的事情,不想扯到弟弟,不管以後孫兒怎麼樣,請皇奶奶一定要護著弟弟,不要讓他捲進來。
若來日我能繼位,就讓弟弟做個快快樂樂的王爺,一世無憂,倘若我再出意外,也請皇奶奶保著點弟弟。”
朱雄英有些憂心的看向馬皇后。
朱雄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大逆不道,這次事情不管結果如何,以後皇權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