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的喜事
相傳明朝時在我們平安村,有個家境殷實的地主王老爺。他家那氣派的大宅子雄踞在村子的正中央,高牆大院威嚴聳立,朱門繡戶熠熠生輝,無不彰顯著王家的富貴與顯赫。王老爺在村裡那可是德高望重,他為人和善,樂善好施,誰家有個難處,他總會慷慨解囊。因此,鄉親們對他都懷著十分的敬重。
王老爺的夫人溫婉端莊,持家有道,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夫妻倆一直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們的兒子憨憨的出生,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些別樣的色彩。
憨憨一出生就沒奶吃,這可把王老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顧不得身份,親自四處為孩子討奶,那焦急的模樣讓人看了都心生憐憫。村裡的嬸子大娘們,本就心善,見這小娃娃可憐,紛紛伸出援手,這家送一碗羊奶,那家給一碗米糊。為了讓孩子好養活,王老爺給他取名叫憨憨。
憨憨小時候,腦袋不太靈光,學東西總是比別的孩子慢許多。但他模樣生得憨態可掬,胖乎乎的臉蛋好似剛出籠的白麵饅頭,圓溜溜的眼睛像兩顆黑葡萄,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要捏一把。村裡的人都對他多有照顧,無論是在田間地頭勞作時,還是在村頭巷尾閒聊時,大家見到憨憨都會親切地打個招呼,給他塞點自家做的好吃的。
王老爺一心望子成龍,為憨憨請了不少先生來教他讀書識字。那些先生們有的是村裡素有才名的秀才,有的是從鎮上來的滿腹經綸的夫子。可憨憨總是學不會,先生們在前面講得聲情並茂、口乾舌燥,他在下面卻聽得雲裡霧裡,不是打瞌睡打得腦袋一點一點,就是走神走得目光呆滯。氣得先生們連連搖頭,直說這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拂袖而去。
但憨憨心地善良,對人真誠,從來沒有一點富家公子的驕縱之氣。他最喜歡的事就是幫著家裡的長工幹農活,雖然常常把事情弄砸,不是把秧苗插得歪歪扭扭,就是把水澆得過多過少,可大家都不怪他。反而覺得他天真可愛,幹活的時候也因為有他在而多了幾分樂趣。
有一次,憨憨看到長工們在田裡熱火朝天地收割麥子,他興沖沖地跑過去幫忙。結果一個不小心把鐮刀掉在了地上,好巧不巧砸到了自己的腳,疼得他當即哇哇大哭起來。長工們趕緊放下手裡的活兒,七手八腳地把他揹回了家。王老爺和夫人看到憨憨受傷,心疼得不行,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可憨憨卻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抽抽搭搭地說:“我沒事,我還能幹活,這點小傷不算啥。”
隨著時間的推移,憨憨漸漸地長大了,到了該成家的年紀。王老爺和夫人為這事操碎了心,四處託媒婆給憨憨說親。那些媒婆們一開始聽說王家的家境,都兩眼放光,滿口答應,拍著胸脯保證能找到門當戶對、才貌雙全的好姑娘。可一提到憨憨的情況,女方家大多都面露難色,婉言拒絕了。有的說不想讓女兒嫁給一個不太聰明的人,怕以後日子過得艱難;有的說擔心憨憨以後不能撐起家業,讓女兒跟著受苦。王老爺和夫人心裡著急上火,卻也毫無辦法。
就在他們幾乎要絕望的時候,村裡來了個外鄉的姑娘,叫秀兒。秀兒長得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睛水汪汪的,透著一股機靈勁兒。她穿著一身破舊的衣裳,揹著一個小小的包袱,整個人顯得十分落魄。原來,秀兒父母雙亡,一路流浪到此,又累又餓,幾乎要支撐不住了。
憨憨那天正好在村口玩耍,看到秀兒那可憐巴巴的模樣,動了惻隱之心。趕忙把秀兒帶回家,扯著嗓子喊:“娘,快給這姑娘弄點吃的,她都快餓暈啦!”王夫人見秀兒孤苦無依,心生憐憫,不僅給她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還讓她在家裡住下。
在王家的日子裡,秀兒和憨憨漸漸熟悉起來。秀兒發現,憨憨雖然腦子不太好使,但為人正直善良,對自己更是十分照顧。每次自己幹活累了,憨憨總會默默地遞上一杯水,說:“秀兒,你喝點水,別累著。”自己被其他下人欺負時,憨憨也會第一個衝出來護著她,揮舞著拳頭喊:“不許欺負秀兒!”慢慢地,秀兒對憨憨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而憨憨呢,每天能看到秀兒,心裡就像吃了蜜一樣甜。他會把自己攢下的零嘴偷偷拿給秀兒,傻笑著說:“秀兒,這是我給你留的,可甜啦!”還會在秀兒幹活時,在一旁幫忙打下手,雖然常常幫倒忙,但那認真的模樣總是讓秀兒忍俊不禁。
有一天,秀兒在院子裡洗衣服,憨憨興高采烈地跑過來幫忙。他拿起一件衣服就使勁往水裡按,結果濺了秀兒一身水。秀兒尖叫起來:“哎呀,憨憨,你看你!”憨憨嚇得不知所措,連忙用手去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