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曹操對他的猜忌,也明白自己處境艱難。為了表明忠心,他讓親信將自己的家眷送到曹操的營帳附近居住,以示自己絕無反叛之心。
一日,曹操突然來到李逸的住處探望。李逸掙扎著起身行禮,曹操連忙讓他躺下,關切地詢問病情。但話語之間,卻有意無意地提及一些關於忠誠度的話題。曹操說道:“李逸啊,如今這局勢複雜,人心難測,我不得不小心行事啊。”李逸當即表明忠心,稱願為曹操赴湯蹈火,絕無二心。曹操微微點頭,眼神中卻仍帶著一絲懷疑。
不久之後,邊境又傳來緊急軍情,敵軍大規模進犯。曹操在營帳中再次召集眾將商議對策。此時,有將領提議讓李逸掛帥出征,曹操陷入沉思。一些嫉妒李逸的將領趁機進言,說李逸傷勢未愈,恐難當大任。
最終,曹操決定讓李逸出徵,但卻給他配備了一名監軍,名為楊修。楊修此人自恃聰明,對李逸多有掣肘。行軍途中,楊修不斷以曹操之名對李逸的戰術指手畫腳,導致軍隊行進緩慢。
李逸深知這是曹操對他的進一步考驗,一路上忍辱負重,與楊修周旋。在戰場上,李逸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逐漸扭轉戰局。可就在即將取得全勝之時,楊修卻因擅自行動,導致一隊精銳陷入敵軍包圍。李逸當機立斷,違抗楊修的命令,率軍救援,最終力挽狂瀾,取得了勝利。
然而,曹操卻因李逸違抗監軍之命而大發雷霆,欲治其罪。眾將紛紛為李逸求情,有的說李逸是為了拯救將士性命,有的則說若處罰李逸,恐寒了將士們的心。曹操的兒子曹植也勸曹操:“父親,李逸將軍此次戰功赫赫,若因此獲罪,恐失人心。”
可曹丕卻在一旁煽風點火:“父親,李逸違抗軍令,若不嚴懲,日後如何治軍?”曹操左右為難,在營帳中來回踱步,不知該如何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