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佔據著荊州這塊富饒之地的劉表,因其坐擁豐富的資源和眾多的兵馬,成為了曹操統一大業道路上一塊必須搬除的巨大絆腳石。
在曹操那氣勢恢宏的營帳中,諸位將領謀士齊聚一堂,共同商議攻打劉表的重大事宜。曹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堅定而威嚴地說道:“諸位,劉表如今坐擁荊州,兵強馬壯且糧草充足。若我們不趁早將其除去,日後必成我軍的心腹大患。”眾將聽後,皆神色凝重,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李逸此刻挺身而出,恭敬地拱手說道:“主公,劉表所據的荊州,看似堅固,實則內部並非堅如磐石、團結一致。其麾下的將領之間多有嫌隙不和,而荊州當地計程車族對他的忠誠度也並非毫無動搖、堅定不移。”
曹操微微頷首,目光中透露出對李逸話語的重視,問道:“依你之高見,此次應當如何攻打方能取勝?”
李逸從容地展開一幅詳盡的地圖,手指沿著圖上的線路清晰地指著說道:“主公請看,荊州這片地域,地形複雜多樣。我們不妨兵分三路,一路從南陽方向迅猛進軍,直逼襄陽城,以此吸引劉表的主力部隊;二路沿著漢水一路南下,出其不意地襲擊其後方;三路則迂迴繞至荊州的東部,果斷截斷其與江東孫氏的聯絡通道。如此佈局,定能讓劉表顧此失彼,陷入困境。”
曹操凝視著地圖沉思片刻,認可地說道:“此計謀劃精妙,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切不可有絲毫疏漏。”
於是,曹操親自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按照李逸精心制定的計策向荊州進發。
擔任先鋒的部隊一路風馳電掣般疾行,很快就抵達了襄陽城的城外。劉表得知曹操的大軍如狂風般席捲而來,頓時大驚失色,慌亂之中急忙召集麾下將領緊急商議應對之策。
其麾下大將蔡瑁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說道:“主公無需過度憂慮,末將願親率大軍出城迎戰,憑藉我荊州軍的威猛,定能將曹操擊退。”
而另一將領蒯越卻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道:“曹操的軍隊久經沙場,兵強馬壯,氣勢如虹,我們切不可輕視。依我之見,不如緊閉城門,堅守城池,等待援軍到來再作打算。”
劉表在兩人的建議之間猶豫不決,躊躇再三,最終決定讓蔡瑁率領大軍出城與曹操的先鋒部隊交鋒。
蔡瑁率領著浩浩蕩蕩的荊州軍出城,與曹操的先鋒部隊在曠野上相遇,雙方瞬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激烈無比的廝殺。曹操的軍隊個個勇猛無畏,猶如猛虎下山,蔡瑁的軍隊在其猛烈的攻擊下漸漸難以抵擋,呈現出敗象。
此時,李逸敏銳地洞察到戰場局勢,向曹操進言道:“主公,此刻時機已到,我們可迅速派出精銳的騎兵從側翼進行包抄,必能一舉扭轉戰局,大獲全勝。”
曹操果斷地依計而行,果不其然,蔡瑁的軍隊在曹操軍隊的前後夾擊之下,遭遇慘敗,狼狽地逃回襄陽城。
與此同時,曹操的二路軍隊沿著漢水一路南下,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勢如破竹,迅速攻佔了沿途的多個城池,直逼劉表軍隊的後方。
劉表在襄陽城中得知後方城池紛紛失守,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心急如焚。
而負責截斷荊州東部聯絡的三路軍隊,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成功地阻斷了劉表向江東求援的通道,使其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此時的襄陽城,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劉表深知大勢已去,但仍懷著一絲僥倖,決定堅守襄陽城到底。
曹操見襄陽城久攻不下,心中漸漸有些焦急。
李逸再次獻上良策:“主公,當下我們可以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切斷城內的糧草供應和水源,城內必然會陷入混亂。”
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果斷下令包圍襄陽城,斷絕其與外界的一切聯絡。
幾日之後,城內果然糧草短缺,水源枯竭,士兵們飢腸轆轆,士氣愈發低落。
李逸又道:“主公,此時正是派出使者進城勸降的絕佳時機,我們可以許以城中將領高官厚祿,誘惑他們投降。”
曹操依言派出使者進城勸降,劉表的一些部下在困境面前開始動搖,內心的防線逐漸崩塌。
最終,在內外交困、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下,劉表不得不無奈地選擇開城投降。
曹操的大軍趾高氣昂、浩浩蕩蕩地順利進入襄陽城,李逸因在此次戰役中多次獻計有功,受到了曹操的重賞和高度讚揚。
然而,戰爭過後的襄陽城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