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手提利斧,巡遍諸營,這時來到了夏侯惇的營中,見眾人收拾行裝,曹操大驚,忙回中軍大帳,令人召夏侯惇責問之。
惇曰“我等粗魯愚昧,哪裡曉得魏王軍機?是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有退兵之意,故此收拾行頭,望大王勿怪”!操即召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二字解答,曹操大怒曰“汝焉敢造謠亂吾軍心乎”?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並下令將首級號令在轅門。
修邊走出大帳,一邊高聲曰“主公啊!修自知終不免如此下場,只是想不到來得如此之晚而已,修走後,望大王善保龍體,好自為之,而漢中得不償失啊,主公”,乃岀轅門引頸受戮,士兵們遵魏王旨意將頭懸掛在轅門之上。
曹操素重有才華之人,曾三次下達了“唯才是舉”的命令。為什麼不能饒恕才華橫溢的楊修呢?原來是有夙世的恩怨!追溯原由,上世相國蕭何月下追兵仙韓信,將他舉薦與時為漢王的劉邦,劉邦得知韓信的軍事才能之後,與韓信立下了白馬之盟。誓言曰“漢絕不會負信,韓信亦盟誓信也不會辜負大漢”。
後來韓信立了偌大功勳,韓信帳下南陽才士蒯通看出了高祖的心思,他勸韓信不要再迫項王了,要韓信在齊地自立,三足鼎立而王天下。而韓信沒有聽從蒯通之言,繼續義無反顧的追擊項羽,最終將他圍困在垓下,項王突圍後在烏江自刎身亡。
就是一有漢王的誓言,二就是楊修的前世許復是神算。他算說韓信壽高72歲,壽終正寢。所以韓信才以忠臣自居,沒有拒齊自立。
後來在陰司三朝會審,代閻王司馬貌判他轉世為楊修,因猜軍機竊露曹操的心事,好讓曹操斬他,以報上世之怨。
轉世投胎到漢末時期的楊修才華橫溢,深受曹操的賞識,用為帳下主簿。他也是恃才傲物,不知收斂。一是自以為是,猜出了侍中蔡邕留下的八個字“黃娟幼婦,外孫齏臼”之意,他對曹操說此為“絕妙好辭”。
曹操曾令人修建一莊園,完工之後,操帶人觀看,楊修也跟在後邊。他嫌園門大小,於是在門上寫了一個“闊”字,沒有再說其他言語,便上馬走了,此時自作聰明的楊修又與工匠們岀主意,他說“魏王在園門上書寫“闊”字,意在嫌門太小,你們將它改大一點,高一些保準可行”!這樣雖然達到了曹操之意,卻更犯了曹丞相之忌。
曹孟德身為丞相之時,你恐有親近之人刺殺於他,而服待他的內侍有一次妄言軍情。曹操便想殺他來震懾眾人。他當著眾侍從說,“本相會在夢中殺人,但凡吾在睡覺之時,你們別來打擾,即使被子掉下來也別去望,否則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
當夜曹操故意將蓋在身上的被子踢掉於榻下,左右記起曹操的吩咐,沒有去看。那名內侍服侍了曹操將近四年,他先糾斥了眾侍者一番,然後去給丞相蓋被,卻被曹操拔劍刺死,自此,眾人皆深信丞相會夢中殺人之說,楊修鬱對眾侍者說,“丞相不見夢中,你們才真的是在夢中”。
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字子建。他深愛曹休之才,於是與楊修,丁儀,丁廙等人宴飲為樂,縱情詩文。終夜不息,他還參與曹丕、曹植的立嗣之爭,幫曹植出一些主意,曹操早就想處置他了。所以才借這次殆慢軍心殺了他,楊修死後,曹操與劉玄德的漢中之爭是怎樣的結局,請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