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都曰“爾乃背主之賊,安敢反責問於我”?關公大怒,舉刀砍來,二將慌忙抵住。三人大戰了十餘回合,二將曰“吾奉三將軍之令,揮眾殺敗曹洪,就是想減輕正面對抗的壓力,今關將軍來此,我二人假輸一陣,讓岀汝南;將軍班師回朝後須早往河北,以見主公共商大計”。
關公道“你二人說奉三弟之命,那我三弟在何處”?二人曰“三將軍現在芒碭山暫駐,部下少說也萬餘人馬,他說將軍來時,可往古城方向,他很有可能在古城等待二將軍”。於是二人佯裝不敵,大敗而走。撤出了整個汝南。
關公與于禁,李典麾兵直進。收復了汝南地區,一面差人往丞相府報捷。一面岀榜安民。曹操令滿寵暫領汝南,而令關公班師回朝。
來到許昌,曹操親自出城郭迎接,並犒勞了出征將士。
酒宴散後,關公回家見過二位嫂子,甘夫人曰“二叔此番出征,可探得皇叔訊息否”?公曰“未知”。公退後,二位嫂夫人於內門痛哭,有一隨行老軍,聽內門哭聲不絕,於門外告曰“夫人休哭,主公沒有事,現在河北袁紹之處”。夫人曰“汝何處得知”,老軍曰“屬下跟關將軍出征,於陣上聽之”。
夫人乃召雲長責怪道“皇叔未嘗負汝,汝今受曹操之恩,頓忘舊日之義,故隱瞞於我們,何也”
關公頓首曰“不是相瞞,以打聽得兄長在河北袁本初處,三弟現住古城,只恐人多口雜,洩露機密,故才沒有稟報二位嫂夫人。此事必須緩圖,不可急之”。
甘夫人曰“叔宜上緊”,關羽退後,尋思去計,坐立不安。于禁為公副將出徵,也探得劉備在河北之事,報與曹操。操令他探聽關公之意。關公正悶坐,于禁入賀曰“今聞兄長在陣上得知玄德音信,特來相賀”。關公曰“故主雖在,未能一見,何喜之有?于禁曰“兄與玄德交情,與弟與兄之交如何”?
關公答曰“吾與於兄。朋友之交也,吾與玄德,先是朋友然後是兄弟,最後是主臣的關係,不能相提並論。文則曰“玄德現在河北,兄往投嗎”?羽曰“昔日之言,安肯背之,還望文則在丞相面前代為緩言”。于禁將關羽之言回稟了曹操,操曰“既如此,吾自有辦法留之”。
于禁走後,關羽獨坐尋思,忽報有故人相訪。及請見,卻不相熟。關公問曰“公何人也”?其人答曰“某乃河北袁本初部下南陽陳震是也,”關羽大驚,乃屏退左右從人。方才問道“先生此來,必有見教”。
震取書信一封遞與雲長,公展開一看,原來是劉備於書,大略是這樣寫的:
吾與雲長、翼德三人桃園締結盟約,誓同生死。今天竟然中途相違,割恩斷義?足下如是要取功名,圖富貴,備願獻首級以成全功。在書信裡表不盡我的言語,只能靜靜的等待你的答覆。
關公看過之後亦掉淚言曰“某非不欲尋兄,是不知在哪裡找罷了,並不想要功名富貴而忘了桃園之盟”。震曰“玄德望公甚切,你既沒有違背昔日之盟,還望早日與他相見”。雲長曰“大丈夫生於天地之下,沒有始終者,非君子也,關某來時明白,去時不可能不明白,吾先修書煩公帶回與家兄,待我尋機辭別曹操,再奉二嫂與兄團聚”。
陳震曰“倘若曹操不肯放你走,你有什麼辦法呢”?公曰“吾寧死,豈能久留於此乎”?當下奮筆作書,交陳震帶回交與玄德。劉備拆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吾兄鈞鑒:竊聞忠不顧死,義不負心;羽自讀春秋,粗知禮義,觀羊角衰,左伯姚之事,未嘗不三嘆而流涕也。前奉命守下邳,內無積粟,外無援兵;欲既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所以不敢斷首捐軀。致負所託,故爾暫且羈身,以圖以後再會?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當辭別曹公,奉二嫂歸。羽但懷異心,人神共怒,當披肝瀝膽,筆褚難窮。瞻拜有期,伏惟照鑑。
陳震走後,關羽入內告知二嫂,安排收拾行裝,當即進相府辭別曹操,操知其意,避而不見;公命舊時跟隨人員,收拾車馬早晚侍候。並吩咐宅中將所賜之物盡皆留下,分毫沒有帶走,次日又去相府稟辭,曹操卻叫人掛岀了迴避牌。關公往返了好幾次,都沒有見到曹操。
他又去於府上相探,欲言其事,于禁也裝病不見。關公知道曹操不想讓自己離開,但是自己去意已決,絕不可能再留下來。於是提筆寫書一封,辭別曹操,書略雲:
卑職關某書奉大漢丞相、魏公操麾下,關某與翼德少事皇叔,曾立誓生死相扶,患難相依。有皇天后土作證,前者守下邳,蒙丞相隆恩應允以請三事,今探得故主、恩兄在河北袁紹軍中,回想起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