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限期出宮。一邊點兵圍住驃騎將軍府,追索印綬。董重無奈自刎而亡,張讓見何氏一枝獨大,乃以金錢結好何進之弟何苗和其母舞陽君,讓他們早晚在何太后跟前多說好話,善言遮蔽,於是十常侍復又得近幸。
六月,何進使人鴆殺董太后於河間驛庭,舉柩回京葬於文陵。進暫時託病不出,張讓,段珪等遂流言於外,有司隸校尉袁紹進見何進曰“近來流言於公不利,言公鴆殺太后,圖謀大事,如不乘此時剿滅閹黨,必為大禍。何進只是言說:“且待商議再說”。紹退。有左右人密報給張讓等人,讓又重新送禮於何苗,請他在何後面前代為緩顏,於是在何後的干擾下,何進的除閹計劃便胎死腹中,付之東流去了。
袁紹又獻昏招,他讓何進召調外兵進京誅宦,這樣既能盡除閹黨,也讓何進在何太后面前也有說詞,何進大喜,決定依此計而行。當下曹操謁見何進曰“如只是盡誅賊宦,只一獄史帶人即行,何須外兵?況外兵入京,必將大亂,恐把握不住政局”。何進不聽,反斥退曹操。曹操退出後大呼曰“亂漢室者,必定何進也”
何進使人帶文書往西涼來召董卓。那董卓自敗於黃巾軍後,本應受罰,但他賄賂十常侍,反而得一個前將軍,領西涼刺使,進拜鰲鄉侯,統帶大兵二十多萬,威震西涼。他早也有不臣之心,當下得何進召文後,令女婿中郎將牛輔守陝西,自與李傕,郭汜,樊綢,張濟等人帶兵十五萬向洛陽而來。
當下卓婿李儒對董卓言道“雖奉詔書,然多闇昧,可遣人上表,方名正言順,其表文曰“天下所以亂逆不正者,乃是黃門常侍張讓等人侮慢天常之故。臣聞後揚揚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卑臣董卓敢鳴鐘鼓入洛陽,清除閹黨張讓等人,則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何進閱表,出示眾臣。侍御史鄭泰提岀了不同的意見,何進不聽。盧植等人亦諫,說董卓面善心狠,一且入庭,會比十常侍等禍患更重。何進不信,於是皇甫嵩、盧植等人棄官而去,忠正之士走了一半。
張讓等人知道董卓大兵已到澠池,知是何進等人所為。遂先一步下手,埋伏下五六十名刀斧手,再進謁何後,請後宣召大將軍入宮,當面向大將軍請罪,任聽發落。何後乃一婦人有什麼計較?當下派人宣其兄進宮,有曹操,袁紹,袁術,鮑信等恐有不測,帶兵同行到內廷。閹黨又說太后只請大將軍,其餘人等不必跟進去。當下曹操極力諫阻不可,但何進不聽。真是“良言難勸該死的鬼”。何進進去以後,內門立刻關上,操等無法帶人跟進去。
再說何進進了內廷,張讓等不用分說,立刻命刀斧手動手,將進斬為兩段,外面紹等大呼“請大將軍上車”,只見張讓從上面擲下何進之頭來,並道“何進謀叛,今已誅之,赦餘眾無罪,可速退。紹大呼曰“賊宦無故誅殺大臣,有忠心除佞者可來助戰,”何進部下大將吳匡便在門外放起火來。袁術帶兵打破內門,亂殺大小閹人。曹操袁紹等帶人一直殺將進去,將趙忠,郭勝,夏渾,程曠趕殺於翠鳳樓下。張讓,段珪,曹節,侯覽見宮內大火沖天,乃挾持皇帝,太后,陳留王等岀內省走後道入北宮,當時盧植棄官尚在城中,見宮中火起。乃持長戈立於廊下,見段珪挾太后過來,乃大呼曰“賊宦焉敢挾持太后”。珪回身便逃,太后從車窗中跳出,植忙救起。這是何苗亦提劍過來,吳匡大喊“何大將軍之死,其弟何苗亦有參與,是他夥同十常侍謀害了親兄,可以殺之”。於是將何苗與十常侍家屬砍為肉泥,曹操一面遣人救滅宮中大火,請太后權且監國,一邊帶人追索張讓,尋找少帝、陳留王等人而去了。
張讓等人乘夜持少帝劉辨,陳留王劉協等逃到了北氓山,二更時分,後面喊聲大起,追兵已至。當時有河南中郎將掾吏閔貢大呼“賊閹休走,某家來也”,張讓見事已危急。遂投河而死,帝與陳留王不明真偽,躲藏於河邊枯草之中。不敢高聲,待兵卒走後,方結伴走到崔家莊上。莊主崔毅接著,扶迎進莊,獻上酒食。那閔貢追上段珪,拿住問道“天子安在”?珪曰半路走失。貢便斬珪人頭懸掛馬項下。一面派人四處尋找,自己單騎往崔毅莊上而來。
到得莊上,崔毅問其故,彼將斬段珪、尋找天人之事向崔毅說了一遍。崔毅引他見了天子,君臣相見,毅曰“國不可無主,請陛下回宮”。毅莊上止有一馬,備與帝乘,貢與陳留王同乘一乘而出,半路上遇見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于瓊,右軍校尉鮑信,後軍校尉趙萌,中軍校尉袁紹等率數百人馬而來,當下接著少帝與陳留王,君臣皆淚流滿面,請帝上了車輦,又將好馬給陳留王換乘。前呼後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