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涪的這位輔國大將軍,能夠升到這樣的職位,憑的是真才實學,而不是像李悅那樣,靠著皇后的關係當上將軍的。
開戰之初,他就擺出了一個適合攻擊的魚鱗陣。隊伍陳兵中路,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
齊王楊勇本是一書生,他對領兵作戰確是外行,所以雙方一開戰,他就處於劣勢,被輔國大將軍所率領計程車兵壓著打。
輔國大將軍對陣型的指揮十分在行,沒過多久時間,便將眾王爺的軍隊壓縮在很小的一個空間。
看到這一情景,這位輔國大將軍將令旗一揮,陣型立即發生了一點小的變化。一部分士兵成錐形狀,狠狠的朝各位王爺所屬士兵的陣型中插去。
要是讓這些士兵成功插入陣型之中,各位王爺計程車兵就會被分割開來。
這種魚鱗陣的精髓就是,將敵人分割開來,分成許多個部分,然後在集中兵力,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
近百年來,周邊各國的戰爭中,有好多使用魚鱗陣,將敵人團團圍住,之後全部殲滅的戰例。
楊勇雖然不太懂兵法,但他也知道,如果被敵人將他們全部分隔開來,那他們兵敗是遲早的事情。
想到這一情況,楊勇心急如焚,他讓傳令兵發令,讓大家死死的守住陣地,決不能讓敵人突破進來。
董雲是一名千夫長,這一次他所率的部隊,被輔國大將軍調至前線,對抗眾王爺的軍隊。
董雲參與過多次戰鬥,但最對於這一仗,他是很不情願參加的,不光是他們要面對的同是大涪的兄弟,還因為這些王爺中有楊明的兒子。
在多年以前,董雲僅僅是楊明手下的一名傳令兵,但楊明十分喜歡這個精明的小夥子。不僅親自指導他功夫,還將一些行兵作戰的經驗傳授給他。
不僅這樣,由於他作戰勇敢,人也比較聰明,最後被楊明一步步提拔,做到千夫長的位置。
所以,在董雲的心中,對楊明是十分感激的。楊明被先皇楊成奉所殺,董雲十分傷心,甚至還偷偷在自己家裡,給死去的楊明設了靈位。
董雲不怕死,他一直認為如果在和敵人作戰的過程中戰死,那是作為一名士兵的光榮。
但現在,他作戰的物件是自己的國人,還有自己恩人的兒子,所以他是心不甘情不願參與這場戰鬥的。
董雲在軍中多年,深深明白,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道理。
所以,看到令旗揮起,他也只得帶兵向前突進。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董雲自己作戰勇敢,每次戰鬥總是衝在最前面,所以他手下計程車兵也悍不畏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雲的千人隊衝在隊伍的最前方,深深的嵌進中王爺聯軍隊伍深處,甚至已經能夠看到在隊伍最核心處的幾位王爺。
董雲正在組織手下士兵拼命前行,但卻看到福王楊順就在自己前方几百米處。
見自己恩人的兒子,此時已經狼狽不堪,盔甲零亂,滿臉驚慌之色,正拼命的招呼身邊計程車兵,抵擋離自己越來越近的敵兵。
這一情形,讓董雲十分難受,他彷彿看到,已經死去的楊明,正用憤怒的目光看著自己。
想到這裡,董雲嘆了一口氣,一轉身,向另外一個方向攻去。
董雲的千人隊這樣一調整,不僅將自己的攻擊削弱了一大半。還使得他身旁的其他幾支進攻隊伍,也受到了影響,大大的延緩了向幾位王爺中軍帳突進的速度。
在輔國大將軍所帶的這三十萬大軍中,有好些領兵將領,和董雲有著相同的心理。
因為他們中好些人,都曾是勝王楊明的屬下,獲者對楊明十分敬佩。他們都不願意讓,他們心目中的戰神的兒子,因為兵敗而被俘,或者被殺。
幾位王爺都是先皇的兒子,在這三十萬大軍中,還有很多是受過這些王爺的恩惠,或者是同情這些王爺的人。
在這種心理下,將士們的攻擊力度減弱了許多,讓正常情況下,很容易被擊潰的眾王爺聯軍,終於勉強保持沒有大敗。
由於面對的是幾位王爺,在攻擊的時候,這輔國大將軍也留了一定餘地,避免某位王爺在這場大戰中被殺。
但即使是這樣,王爺們的聯軍傷亡也比較嚴重,第一天的大戰,他們便折損了近萬士兵,而輔國大將軍率領計程車兵,損失人數還不到他們的一半。
眼看已經日薄西山,天已經快要黑了,齊王楊勇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終於把這一天堅持過去。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