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破局(2 / 3)

小說:十三皇子 作者:壹兩二鍋頭

洞縣當縣令的鐘文睿都不如。

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吳縣有兩大實力雄厚,又互不相讓的兩大利益集團。

楊縣這地方,起名的原因就是這裡,姓楊的人特別多,楊姓人數佔了全縣人口近一半的。這些人多半沾親帶故,形成了一個偌大家族。

在楊縣楊姓百姓中,族長是這裡權力最高的人。至於外來的縣衙官員,他們根本沒有打上眼裡。

這裡楊氏一族本來就十分霸道,先皇楊遠奪取司馬家江山,建立大涪王朝之後。楊縣的楊氏一族,千方百計跟皇族扯上了關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從此以後,他們就變得更加囂張了,以皇親國戚之名,在吳縣作威作福。

而一些外姓人口,實在忍受不了楊姓一族的欺凌。於是他們也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勢力,取名為“合一會”,與楊氏一族分庭抗禮。

楊縣產鹽,因為食鹽是所有人都必須的物品,所以採研是暴利行業,錢又不擔心銷路。

所以,這些年來。合一會和楊氏一族為了爭奪楊縣的幾個大鹽井的開採權,沒有少發生摩擦,還進行了好幾次的大規模爭鬥。

在利益面前,兩邊互不相讓,打得不可開交。最後,雙方都死了不少人,由於他們提前打通了各種關節,官府也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

雙方都損失了不少人手,結果都沒有佔到多少便宜。最後兩方的首領看到這樣也不是辦法,又坐在一起進行和談。

最後,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終於達成了協議,將這裡的大小鹽井全部瓜分。

就這樣,楊縣眾多的鹽井,每年開採的鹽就被這兩個勢力所壟斷。

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在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兩個勢力集團中,使得他們實力越來越強大。

到後來,他們的實力遠遠超過了楊縣縣兵的人數,掌握了楊縣許多事務的主動權,使官府成為了擺設。

他們派出人維護縣城的治安,為了方便把鹽送出去,還修繕了縣城得道路。後來這兩股勢力又用銀子和楊家皇族的身份,使得各級官員對他們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久而久之,縣衙的官員也適應了這種生活,什麼都不做,可以得到朝廷的俸祿,也會得到兩股勢力給他們的紅利。

姚俠帶著人來到楊縣的時候,這裡的官員萬分不捨地完成了交割。

等姚俠徹底接管縣衙的時候,發現他們所有的政令,不僅楊縣的百姓愛理不理,連縣衙的差役都不願意去執行。

到最後,這裡的一名老師爺才告訴姚俠在楊縣當官的潛規則。那就是不管事,不惹事,自有銀兩進包裡。

這樣的局面,當然不是姚俠想要的,他接管縣衙之後,深知這裡大量食鹽所產生的利益,對急於想要增強實力的楊雲是無比重要的。

他費盡心思,想要從這兩股勢力中,把嚴謹的控制權收歸縣衙,卻發現這一卻勢如登天。

剛透露一點想法,還沒有來得及和兩股勢力的人進行交涉,縣衙的所有差役第二天全部終止上差,讓姚俠成了光桿司令。

而楊雲給姚俠所配的這名縣尉,領兵作戰還行,處理這些事情,沒有任何經驗,根本沒法給姚俠帶來有效幫助。

不僅這樣,姚佳佳帶著縣衙的人來到縣城之中時,縣城的老百姓們的臉上。都帶著毫不掩飾的憎惡之情,彷彿姚霞等人奪走了他們最心愛的東西。

所以,在來到楊縣的這十幾天時間裡,姚俠和他手下的人雖然花了很多功夫,工作卻沒有任何進展。

聽完姚俠的話,楊雲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等人在進入楊縣之時。老百姓們臉上會露出那一副,愛理不理的神情了。

本以為石洞縣那邊的情況已經夠糟糕了,沒想到這相對富庶一點的楊縣,居然是這樣一副更糟糕的局面。

對於楊縣這樣的局面,縱使見多識廣的楊雲,一時間也想到太好的辦法。

透過協商,讓他們交出鹽井的控制權,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是透過武力強行收回的話。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據姚俠介紹,楊縣的楊姓家族,和外姓所組成的合一會,為了守住自己的鹽井,都招募和訓練了數千鄉兵,兩股勢力的鄉兵加起來。足足有一萬四五千人。

而楊雲若要強行收回鹽井開採權,就只有從吳縣調兵。而吳縣的縣兵,除了要留守縣城的,能夠派出來的也就一萬人左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