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王楊明這句話一說,所有皇子都不由一怔,連忙用目光偷偷打量涪皇,想要從他臉上的表情明白他的想法,從而決定自己的態度。但是他們都失望了,因為涪皇臉色依然那麼平靜,沒有給他們任何線索。
見楊明居然冒著得罪父皇的危險,為自己向涪皇請求放出自己的母親,楊雲十分感動,他向楊明投過一道感激的眼神,然後跪在涪皇面前一句話都沒有說。因為他認為這時候,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只有用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
“父皇!這萬萬不可,皇帝的威信不可被侵犯,犯了錯誤就得讓她承受後果。”太子楊越見涪皇久久沒有說話,連忙出來,大聲說道。
這時連續又有幾個皇子或公主站出來說話,有贊成太子的,也有贊成勝王的。只是讓人奇怪的是,二皇子相王楊獻和三皇子謄王楊光卻一句話沒有說。
在眾皇子和公主發表意見的時候,涪皇只是靜靜地看著他們,沒有說一句話,等眾人說完,都盯著自己的時候,涪皇沉著臉才說了一句:“此事我自有定奪,以後不得在議此事。”說罷,再也不理眾人,直接轉身離開了。
初三之後,皇宮安排的活動方才結束,朝中各重要人物才開始相互的拜年活動,許多府邸門口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但楊雲屬於不受關注的皇子,來往的人不多。期間只參加了一次勝王府的新年宴,算是和勝王的勢力有了一個正式的見面。
沒有那麼多的迎來送往,楊雲也樂得清閒,請四部的骨幹人物地吃了一頓飯,拿出一大筆財物,獎勵了這一年來各方面作出貢獻的各部人員。現在的楊雲,可不再是那個囊中羞澀的十三皇子了,雄獅、獵豹和飛鷹三部收入足夠組建一支一兩千人的軍隊了。
過年後這幾天時間,大涪王朝一直風平浪靜,但沒有想到,正月初五,新年的第一次早朝,卻發生了一件大事。大涪十多位御史聯名上書,請求涪皇罷黜太子,另立賢明。
御史們提出罷黜太子的理由有:其一、太子身為長兄,沒有起到長兄作用,不能替父皇教導眾皇子,也不能在言行上為眾弟妹作表率,還經常粗暴欺凌自己的兄弟。
其二、行為不檢點,經常在太子府酗酒終日沉迷歌舞。好色成性,有強娶,強搶行為。
其三、追求享樂,太子府修得極其豪華,府中用具過於華貴,平日裡奢靡成性,日常用度開銷巨大,不符合皇上勤儉之道。
其四、身為儲君,不知為民思慮。無為君之才,平時裡只會吃喝玩樂,不思勤學為君之道。立為太子十餘年,無明顯功績,與其他皇子差距甚大。
其五、廣結朋黨,將一大群官員拉至自己身邊,為他們封官許願。打擊與其政見不同的官員,嚴重不符合涪皇廣納群臣意見的思路。
這五大“罪狀”,每條都有證人證物,雖然每一條,都不足憾動楊越的太子之位。位是,五條“罪狀”加在一起,就有些嚴重了,再加上是十多位御史聯名上書,這影響無疑又加重了許多。
朝堂上,突然收到這樣的奏摺,涪皇臉色鐵青,思慮了良久,留下了一句話:“容後再議!”。
可是到了初六,禮部又有多名官員參了太子一本,附議眾御史的奏摺,說是太子引領了一大批紈絝子弟,使他們不思上進,敗壞朝廷風氣。
這一來,使得父皇大發雷霆,痛斥這些官員,不思本職,越權妄議皇傢俬事。可是,這幫御史多為文人,性子擰,年紀大了,對官職也無慾望,居然敢據理力爭,認為儲君只是亦是家國大事。氣得涪皇著人,將他們從朝堂上拖了出去。
御史和禮部一起參太子,使得朝中眾人議論紛紛。因為許多人都知道,御史中許多人希望立勝王為太子,而禮部官員大多又支援相王。難道這兩股勢力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太子了?
當然,太子黨們也不甘示弱,刑部首先發難,親勝王的宣威將軍廖成被查出貪腐,被削職為民。而禮部侍郎王文的妻弟在青樓與人爭執,失手傷了人命,被判秋後問斬。
勝王的人也出手了,太子乳母的哥哥,仗著妹妹與與太子的關係,搶奪鄰居的土地,使得鄰居老母上吊身亡。當地官府胡亂判案,不僅沒有懲罰惡徒,還將土地判給他們。
勝王接到訊息後,馬上親自過問此事,將惡傳抓入監牢。
而向勝王楊明提供此事線索的,正是楊雲。太子乳母的這位哥哥,在飛鷹部經營的妓館紋飲酒,在獵豹部高度酒精的刺激下開始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得意地將此事講給了陪酒的姑娘。
這太子乳母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