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一次戰事意義太過重大,兩條戰線的三方勢力,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各自約束己方計程車兵,都沒有主動發起進攻。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短暫的平靜,將是暴風驟雨來臨的前兆。各方勢力都小心翼翼,精心地考慮著作戰策略,期待在未來的戰事中取得先機。
在經過漫長等待之後,終於有人沉不住氣了,“驃騎大將軍”王琪率先發難,他率領手下本部兵馬,還有配合他作戰的韓國水軍,水陸兩路並進,向齊文遠的大軍發起了主動攻擊。
對於王琪的主動進攻,佔兵力優勢的齊文遠也不著急,率領手下襬開陣勢,與王琪的兩路大軍,開始了激烈的交鋒。
這一場大戰規模宏大,雙方一共出動了六十多萬大軍,再加上幫助運送輜重物資的民夫。足足一百多萬人堆積在,相互作戰這一片區域,搞得聲勢浩大。附近的一些百姓,為了躲避兵鋒,紛紛放棄了自己的家園四處流浪。
相對於遂州戰場的轟轟烈烈,雲州這邊就顯得安靜多了。在楊雲的理念裡,“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仗最不划算。
楊雲不願進行這種大規模的遭遇戰,這種戰事即使一方取得勝利,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這樣不僅會嚴重消耗雙方的物力財力,對老百姓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戰前動員大會上,楊雲和郭龍、巨遠光、蒙武、吳文、朱晨光、司權、喬順、趙虎等一幫軍事方面首腦人物經過認真的討論,制訂了以守為主的策略。
按照計劃,郭龍和蒙武分統帥以原封地士兵和龍武軍士兵為主的兩支大軍,以寧遠和雲守兩座大城為依託,佈置一道堅固防線,不讓大梁士兵前進一步。
而司權和喬順則率領以悽國士兵為主的三萬士兵,於兩座大城之間的小城駐紮。隨時派出斥候,關注兩座大城的戰事,做好增員的準備。並時不時的襲擾發起進攻的大梁軍隊,讓他們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進攻之中。
而云州和遂州,還有楚國方向的防禦,則交給姚俠和趙虎負責,避免這兩方的突然襲擊。
雲州處於楚國和大涪的交界處,這麼多年來,楚國和大涪的交戰,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雲州進行的。
這是對現在的雲州而言,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雲州這一帶的城池城牆都比較高,防禦設施也比較多,士兵的戰力也要比其他地方強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在劉成率領的大梁士兵,幾次接觸中,各處的將士都能夠按照楊雲的要求。守住自己負責的區域,讓劉成的部隊無法前進一步。
對於劉成而言,他和楊雲有個多次接觸,知道楊雲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從心底深處,他對於擊敗楊雲沒有任何信心。
所以幾次大戰沒有取得效果之後,他也不願意輕易發起進攻了,使得雲州的戰事變得不溫不火。
而壞處就是,幾次大戰對雲州的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另外,許多老百姓也搬到其它地方去了,使得人口以減少了許多。
戰爭對各類物資的消耗十分巨大,所以楊雲也將所屬勢力的重要文職官員們叫到一起。讓他們行動起來,要將戰爭對雲州發展的影響減到最小。
努力安撫好所有的百姓,一如既往的做好農業、商業、和製造等方面的各項事務,楊雲知道,這些才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根本。
現在自己的控制的區域大了很多,百姓人數也有了成倍的增長,軍政各類瑣事也開始多了起來。
但是楊雲卻比以往輕鬆多了,因為他現在有一批能力很強的文武官員。對於這些文武官員,楊雲本著既然要用,就要充分信任的原則,好多事情放手讓他們去幹。
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楊雲自己反而輕鬆了起來。可以有時間陪陪已經四歲的兒子楊健,甚至有時候跑到悽國去,看看外公司南和近期搬過去陪自己父親的司馬玉。
而現在,雲州和大梁的戰士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好些雲州百姓和官員沒有想到的是,這塊土地的領導者楊雲,卻在一個黎明悄悄的帶著一小部分侍衛,離開了雲州。
楚國的國力一直比大涪強,作為楚國國都的楚陽城,它無論是城市規模還是百姓人數,都超過了大涪的都城西京。
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多年,楊雲還是第一次來楚陽城。由於雲州的戰事十分關鍵,這一次楊雲不敢讓眾人知道自己離開的悄息,所以隨行只帶了不到一百人,在赤木兒邱澤的陪同下,來到這一座巨大的城池。
扮著商人的楊雲,剛剛到達楚陽城門口,便由一個當地人打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