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更加嚴重。
這樣的人,該死!
陳羽看著老朱如此激動,嘆了口氣道:
“大災年間,受到傷害的永遠都是百姓,而百姓每年都會向朝廷繳納賦稅,所以,到了百姓有難的時候,朝廷就應該頒佈相應的政策來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百姓與朝廷之間是相互共生的關係。百姓不繳納賦稅,朝廷不能運轉;朝廷頒佈不好的政策,百姓直接被坑死!”
朱棣一怔,隨即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沒錯,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在他人,而在頒佈政策的朝廷。
百姓成為災民之後所遭遇的,都是朝廷給予。
陳羽看著朱瞻基若有所思的樣子,沉吟片刻之後問道:
“小朱,那麼針對第一條有人惡意白嫖朝廷的救濟糧,你認為有什麼樣的辦法可以解決。”
面對陳羽丟擲的問題,朱棣趕忙對著朱瞻基使了個眼色。
在朱棣看來,這是陳羽作為老師的第一個問題。
回答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自己的太孫在陳羽心中的印象。
如果回答的好了,那麼以後陳羽教導起來,也會更加的賣力。
畢竟,哪有老師會不喜歡聰明的學生。
為了培養朱瞻基,
在一年前,朱棣就有意讓他出入御書房,旁聽政事。
而朱瞻基也不負所望,在治國理政能力上從小就展現出了天賦。
其實朱棣心中對陳羽提出的問題,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
那就是殺一儆百。
將白嫖朝廷救濟糧的殺一批,看看其他人還敢不敢效仿!
如若還有效仿,那就是殺的不夠多,不夠狠。
那就繼續殺!
但是朱棣並沒有說出口,因為根據經驗,這個觀點一出,一定會遭到批評。
朱瞻基在得到朱棣的示意後,立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在陳羽指出計策中弊端的時候,朱瞻基已經認可了這位新老師的能力。
畢竟這樣嚴重的弊端,朝中一大幫子文武大臣愣是一個人都沒有看出來。
可是自己老師聽了一遍之後,立馬就指了問題所在。
這就足以證明,滿朝文武不及自己老師的一根毛。
半晌之後,朱瞻基態度有些恭敬的說道:
“回稟老師,學生認為朝廷可以派人核查好災民身份,然後給每一個災民發放獨屬於災民身份的標識牌,這樣一來,白嫖救濟糧的人,沒有災民標識牌自然就無從領起。”
朱瞻基回答完之後,陳羽先是一臉疑惑的看著他,隨後轉變了眼神,像是看小傻子一樣的看著他。
朱瞻基低著頭很謙虛,可是想象中的讚揚沒有等來,就連評論也沒有。
好安靜……
朱瞻基抬起頭來,與陳羽看傻子一樣的眼神對上眼了。
十幾秒後,
朱瞻基只感覺自己與這眼神的對視下,一個聰明的皇太孫被看成了一個痴呆。
不對,
老師就是一副看痴呆的眼神看著自己!
朱瞻基尷尬的笑了笑,見陳羽還是沒有反應,於是乾咳了兩聲,弱弱的問道:
“老師,學生方才的回答可有不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