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真的能讓大明透過一場海上戰爭,就將日本倭寇問題解決,這樣其實挺划算。
朝中文官集團不支援大明下西洋,可並不代表著不知道大明如今海上軍事力量的強悍。
在他們的眼裡,除大明以外的周遭國家,不僅是一群不同教化的蠻夷。
更是一群垃圾。
不是大明看不起它們,而是事實就是如此。
這是來自天朝上國的自信。
只不過後來的大清,也是在這樣的自信中閉關鎖國,漸漸落後於世界。
朱棣聽著南洋幾乎全部的國家都來為日本做擔保,心中欣喜。
師出有名!
到時候宗主國想去挖徐福在日本的陵墓,替始皇帝報仇,藩屬國要是拒絕,那就是抗旨!
在這種情況下,南洋諸國也不會認為大明仗勢欺人,而是合情合理。
“南洋諸國的請願,朕已知曉,剿滅陳祖義的事情,朕準了!”
間中閨密眼中狂喜之色一閃而過,語氣恭敬的追問道:
“不知陛下何時出兵?”
朱棣看向殿下,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對鄭和說道:
“鄭和,朕命你中元節之後啟動下西洋計劃,並在下西洋途中生擒陳祖義,押送回國。”
“朕要親自會一會這個海鮫龍。”
“臣必不負皇恩!”鄭和鄭重的說道。
鄭和上次在陳羽那裡吃了一頓飯後,認識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龐大市場。
更認識到這不僅僅能為大明帶來海量的錢財,也可以為他一個宦官帶來青史留名的機會。
所以,他一定會使出十二分的精力,將下西洋進行到底。
打擊海盜,還海上絲綢之路一個良好的貿易環境。
聽著朱棣下令活捉陳祖義,間中閨密認為這是害怕日本賴賬。
但是,間中閨密可是知道這裡面的難度。
日本幕府方面的分析認為,大明對陳祖義這樣的海盜王,最多進行削弱。
想要徹底剿滅,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所以,日本認大明為宗主國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發生。
這對於日本來說,完全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到時候,陳祖義與大明兩敗俱傷的差不多了,那麼日本的海上力量倒可以趁機撿漏。
再次成為南洋的海上霸主!
間中閨密態度異常恭敬,深深的彎下腰,對著朱棣躬身道:
“大明萬歲,皇帝萬歲!”
“下臣與南洋諸國就靜等大明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