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朝堂風雲(1 / 3)

晨曦透過宮殿的琉璃瓦,灑在大炎國朝堂的金磚地上,光影斑駁,彷彿為這莊重肅穆的殿堂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紗衣。昨日犒軍儀式的餘溫尚未散去,可今日的朝堂,卻被一片凝重而壓抑的氛圍所籠罩,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暗藏著洶湧的波濤。

隨著上朝的鐘聲悠揚響起,群臣身著朝服,邁著整齊而莊重的步伐,依次步入朝堂,按品級分列兩側。皇帝趙炎端坐在龍椅之上,龍袍加身,威嚴盡顯。他目光深邃,猶如夜空中的星辰,掃視著群臣,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卻也難掩眼底深處的疲憊與憂慮。

司禮太監王福邁著細碎的步伐,從御座旁緩緩走出,微微躬身,目光從群臣身上一一掃過,待看清眾人皆已站定,便提高聲調,朗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禮部尚書王倫出列,躬身行禮後,緩緩說道,“如今國家局勢漸趨平穩,然太子之位空缺已久,實非長治久安之策。立太子關乎國家社稷之根基,還望陛下早日定奪,以安民心。”

王倫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猶如平靜的湖面投入了一顆巨石,掀起了軒然大波。群臣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那嗡嗡的聲音在朝堂中迴盪,彷彿是一群蜜蜂在躁動。

皇帝趙炎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陣厭煩。立太子之事,早已在朝堂上被無數次提及,每一次都如同在他心頭拉扯,讓他陷入兩難的困境。回想當年,與他青梅竹馬、情深意切的皇后林婉兒在生產時難產離世。自那以後,皇帝因對林婉兒的深情,再也未立皇后,而林皇后也未留下任何子嗣,他對皇后的這份深情也使得立太子之事遲遲未決。這三位皇子皆是他最看重的子嗣,各有其獨特的優點,也各有難以忽視的缺點。他將他們留在身邊,未曾分封,正是因為心中對他們寄予厚望,也在猶豫究竟該將這千斤重擔交付於誰。

“陛下,臣等亦以為然。太子乃國之儲君,關乎國家未來之走向。早立太子,可使國家根基穩固,人心所向。”丞相諸葛明也站了出來,他身為百官之首,言辭懇切,目光中透露出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皇帝微微頷首,卻並未立刻回應,只是淡淡地說道:“立太子之事,朕自會斟酌,無需諸位愛卿屢屢提及。”他的聲音雖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然而,御史大夫張衡卻並未就此罷休,他大膽進諫道:“陛下,此事雖重大,但亦不能久拖不決呀。如今朝中大臣,各有心思,已漸成幾派勢力。若不早日確立太子,恐生事端,不利於國家之穩定。”張衡那犀利的目光掃視著朝堂,彷彿要將那些暗藏心思的人都看穿。

皇帝趙炎心中暗自嘆息,他何嘗不知朝堂之上已隱隱形成幾派勢力,分別支援三位皇子。他最擔心的便是皇子們日後會為了皇位而反目成仇,自相殘殺。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的局面。

“朕知曉諸位愛卿皆是為了國家著想,但此事需慎重考慮,不可倉促行事。”皇帝趙炎儘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和,“如今國家剛剛經歷戰事,當以休養生息,發展國力為重。”

儘管皇帝如此表態,可朝堂上的爭論卻並未因此而平息。

大皇子趙軒,為人沉穩,善於權謀,深得朝中一些老臣的支援。鎮國大將軍趙擎天與丞相諸葛明便是這一派的核心人物。

“陛下,大皇子趙軒,自幼聰慧,熟讀經史,對治國之道頗有獨到見解。且為人沉穩,有王者之風,實乃太子之最佳人選。”鎮國大將軍趙擎天率先發聲,他那洪亮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臣在軍中多年,深知治國安邦需有沉穩之君。大皇子趙軒,定能繼承大統,穩定朝綱,使我大炎國長治久安。”

皇帝趙炎微微點頭,心中卻在思忖著大皇子的缺點。他深知大皇子權謀之心過重,若日後登基,恐怕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擇手段,這並非他所期望的治國之道。

“陛下,臣亦贊同。大皇子心思縝密,處事果斷,若立為太子,必能在陛下的教導下,成為一代明君。”丞相諸葛明接著說道,他那睿智的目光中透露出堅定的支援。

二皇子趙宇,風度翩翩,心懷仁愛,一些主張以仁治國的大臣對他頗為看好。禮部尚書王倫、兵部尚書錢峰以及御史大夫張衡這一派便力挺二皇子。

“陛下,二皇子趙宇,心地善良,關愛百姓。若立為太子,必能以仁治國,使天下蒼生皆受其福。”禮部尚書王倫言辭懇切地說道,“如今國家安定,百姓需要的是一位仁愛之君,以撫民生,安民心。二皇子的品性,正是國家之福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