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難,若那國王所言屬實,太子見到這信物白玉牌,必定會明白這一切。”
豬八戒追問道:“猴子,若國王所言不屬實呢?”
他看了紫衣一眼,意有所指道:“你們想啊,若國王是假扮的,其性格和真國王肯定不一樣,他的那些文武百官,嬪妃孩子肯定能發現變化,怎麼三年過去了,卻一點都沒有懷疑過呢?”
“我們要是貿然將這件事告訴太子,打草驚蛇,讓那假國王提前跑了或者派兵來抓我們,那不就前功盡棄了。”
大家都跟人精似的,聽出了豬八戒話裡有話,對紫衣的身份也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猜測,紛紛抬眼看向紫衣。
紫衣剛才在走神,沒聽到豬八戒的話,見眾人看她,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臉,還以為眾人在看她的腫眼泡,她為自己辯解道:“你們看我幹嘛,我只是沒睡好而已,絕對沒有哭過。”
青霄聞言默默捂住了自己的腦門,眾人心裡也都有些哭笑不得。
他們選擇性的忽略了豬八戒對紫衣的針對,將重點重新放在真假國王身上。
片刻後,唐僧道:“八戒說的有些道理,悟空,你還有其他的應對之法嗎?”
“師父,等我將太子引入寺院後,他定會燒香拜佛,到時你穿上錦襴袈裟,坐在正殿唸經,裝作高深莫測的樣子吸引他的注意力,我變作一寸小的和尚進入匣子裡,你將這匣子獻給他。”
唐僧追問道:“然後呢?”
豬八戒打斷:“師父你傻啊!那道士法力高強,我們要是施展法術偷偷潛入皇宮必定被他察覺,但要是太子主動將匣子帶去皇宮就不一樣了,只要猴子亮出火眼金睛一瞧,不就真相大白了?”
唐僧道:“此計甚好。”
青霄知道這段劇情,原著中,因真國王好善齋僧,如來便派文殊菩薩前來渡他修成金身羅漢。
由於不可露出法相,文殊菩薩變作一凡僧問國王化緣,但真國王不識菩薩,將菩薩用繩子捆綁在河邊浸泡三日,最後被六甲金身相救,奏請如來。
如來命獅子精將國王推入井中,浸他三年以報此仇。
現在細細想來,一切都充滿了違和感。
既然國王好善齋僧,遇到和尚化緣應該好生招待才對,那麼為何要將文殊菩薩變作的凡僧浸入水中?
這和國王的人設不符。
若國王名不副實,那如來豈會看不出來,還要派文殊菩薩渡他金身呢?
那可是文殊菩薩,即使變作凡人也不會輕易被一個凡間的國王捆起來吧?
更何況,國王壽命未盡,此前從未有哪個先例說過,只要好善齋僧,對和尚好就能修成正果的。
既然這麼簡單就能修成金身羅漢,那大家都不用去修煉了,只要大肆修建和尚廟宇,善待和尚就行了。
她此前看書時,從未想過這一點,現在看來卻疑點重重。
如今這一切發展都按照原劇情進行,既然烏雞國這場劫難是西方所為,那麼唐僧等人便沒有危險,於是青霄只是靜靜的聽著,並沒有開口說話。
眾人敲定計劃,在用完早飯後開始分工合作。
孫悟空前去城外變成兔子跑進寺院引太子進來,而唐僧換上錦襴袈裟坐在正殿等待,剩餘其他人則在偏殿等候,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便出來幫忙。
不多時,寺院外傳來嘈雜腳步的聲音,大批的官兵圍住了寺院外。
太子帶領兩名侍從走進門口等待,其中一人小跑進入寺院中尋找一圈出來後說道:“回稟太子,並未發現兔子的蹤跡。”
太子是個少年模樣,長的倒是唇紅齒白,模樣精緻,一看就是養尊處優慣了,他手中拿著一把弓箭,眉頭一豎,語氣中帶著傲慢:“怎麼可能,我明明射中了兔子,親眼看見它跑進來的,再仔細進去找找。”
侍衛剛想答應,寺院中卻突然走出許多和尚。
原來是寺院眾僧見到太子到來,於是紛紛走出來,自動排成兩排,跪在門口誠惶誠恐的叩拜迎接。
老院長將太子迎入正殿,太子見唐僧端坐在蒲團上唸經,沒有一絲行禮的樣子勃然大怒。
“你這和尚,見了本太子為何不行禮?來人將他拿下。”
護衛聽命上前,還未靠近便被唐僧身上的錦襴袈裟彈了出去。
錦襴袈裟水火不侵,防身驅邪,唐僧穿上此法衣一般人無法近身。
太子驚訝道:“你是哪來的和尚,竟然使得這般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