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剛走出沒多遠,突然察覺到四周不知何時悄然聚攏起一群人。
那些人的目光緊緊鎖定在他身上,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八卦的光芒。
其中一位大嬸笑容滿面地開口問道:“小夥子,你跟這家人到底是什麼關係呀?”
宋家吵吵鬧鬧,總是關著房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愛與街坊鄰里往來。
因此,大家不知道他家的底細,只是從街道辦主任那裡得知,這家兩個男丁都是機械廠的職工,更多的情況就不知道了。
面對眾人投來的詢問目光,宋宣顯得格外鎮定,從容不迫地回答道:“我是這戶人家的大兒子,今天剛好路過這兒,順道過來看看我爸。”
人群裡有人迫不及待地追問道:“那你為啥不跟你爸媽一塊兒住呢?”
這個年代講究父母在不分家,與父母分開居住的子女很少。
而宋宣作為家中長子,不和父母住就更讓人覺得奇怪,一看裡面就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宋宣解釋道:“家裡房子太小,住不下這麼多人。而且我弟弟家那三個娃娃,整天哭鬧個不停。”
“我要是住在這兒,別說是好好休息了,上班沒精神連工作都會受到影響,沒辦法我只能自己在外面找地方住。”
聽到這話,有人苦悶地附和著說:“可不是嘛,你家那幾個侄子確實挺能哭的。”
“你們瞧瞧我這眼睛下,黑得跟連夜跑去老鄉家偷了頭牛似的!我就住在他家隔壁,真是遭大罪了!”
“唉,我也被他們家孩子的哭鬧聲折騰得不輕。”
-
“……”
宋宣也挺無語的,沒想到趙翠蘭這麼不會做人,稍微做點吃食或者買些水果糖給附近的幾戶人家分一分,大家心裡也能好受些。
他們什麼也不做,任由自家孩子天天哭鬧,這都快激起民憤了。
“真是對不住各位,大家多多包涵一下。等孩子們再長大一些,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不分晝夜的啼哭了。”
宋宣只是在嘴上道個歉,不可能花錢買東西,幫他們緩和鄰里之間的關係。
“你跟你弟弟不太一樣。”
儘管眾人心中多少有些不滿,但畢竟那三個孩子還小,誰都不能保證自家不會有孩子誕生。
大家不可能因為孩子哭鬧,就隨隨便便地將他們一家人趕走。
他們沒這個權利,也沒有這個資格,但心裡多少有些憋屈。
如果跟宋家人吵架的話,會把孩子嚇哭,最後倒黴受罪的還是他們。
他們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去街道辦投訴宋家,只是街道辦的幹事上門勸說後,效果也不太理想。
一兩歲的孩子會透過哭鬧錶達情緒,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不哭。
大家雖然能夠體諒孩子的天性,但對於這家人沒禮數,心裡難免還是會有些看法。
宋宣永遠不可能對趙翠蘭有好態度,也不想讓她將來在外面胡說八道,敗壞自己的名聲,自爆道:“我和弟弟不是同胞兄弟,有所不同很正常。”
聽完宋宣這番解釋,人群中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
宋宣只當沒聽見,禮貌地說:“我手頭上還有些要緊事需要處理,還望各位嬸子行個方便,給我讓讓路可好?”
他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即使還有很多想問的事情,也不好再繼續追問下去了。
宋家這大兒子比其他宋家人好說話多了,等他下次來的時候,再向他打聽他家情況也不遲。
大家對視一眼,紛紛給他讓開一條路。
宋宣順利離開,不禁鬆了一口氣,他決定下次到了飯點再來拿錢。
大家都在家裡吃飯,他就不會被人圍堵了。
-
宋宣知道這筆“賠償”,自己肯定沒法拿太久。
可誰知道還沒到兩年,宋父和宋羽就已經不願意再繼續支付賠償了。
宋宣雖說有這個心理準備,但著實未曾料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快。
不過,即便心中感到些許驚訝,宋宣倒也沒有生出過多的不滿情緒來。
無論宋父給的錢是多是少,於他而言都是穩賺不虧的買賣。
宋父滿臉憂愁,眉頭緊緊皺在一起,無奈地對宋宣說道:“老大啊,如今咱們家是什麼情況,想必你心裡也清楚。”
“我們要是再像之前那樣每個月給你35塊錢,恐怕咱這一大家子人,很快就連一口飯都吃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