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或許會招來儒家的指責,但大權在握的始皇帝並不在乎這些。
跟百姓和朝中大臣他或許會講些道理,但是面對別的人,他還是更喜歡用拳頭講道理。
儒生們的聲音很快消失不見,始皇帝抬手,車馬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馬車再也無法通行,始皇帝也不在意,抬步下了馬車就欲步行上去。
王綰擔憂道:“陛下,還是坐步攆上去吧。”
到達泰山之頂路途遙遠,始皇帝年紀也不小了,這些年更是坐在秦王宮中,體力必然不如年輕時候。
王綰十分擔心,始皇帝最後沒辦法登上泰山頂。
當然,這種擔憂他不能直白的說出來的。
始皇帝搖頭拒絕,在最開始從桶那裡得知在大秦之外還有別的地方時,他就經常擠出時間去鍛鍊騎射,並重新拿起劍學起武來。
前段時日飲下那瓶瓊漿玉露後,他感覺整個人身體都輕鬆了許多,更是加大了鍛鍊的力度。
等日後大秦徹底穩定下來,扶蘇也能獨當一面後,他就準備繼續開疆闢土去。
日月所照之處,皆為大秦領土。
這句話不能只是說說,他要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裡,讓這句話成為現實。
馮劫看了眼雜草叢生的道路,有些疑惑這要怎麼上去。
不是聽說陛下派人過來開闢道路了嗎?
他疑惑的眼神看向一旁的馮去疾,馮去疾輕輕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多嘴。
知道內情的李斯目光朝著始皇帝看去,有心想要詢問這通往泰山之路的事,但周圍大臣如此多,聰明的選擇了閉嘴。
神女既然允諾了,自然不會出什麼差錯。
就算神女因為出去遊玩忘了此事,那也不是什麼大事。
就在大臣們都暗自疑惑時,始皇帝直接抬步走了上去。
隨著他邁出第一步,前方的雜草樹木忽然朝兩邊分開,露出中間的泥土道路。
泥土瞬間壘實,變為一層層向上行走的臺階。
始皇帝眼中露出笑來,拒絕了王賁與王離要走在前面探路的想法,邁步走了上去。
登山之路遙遠且勞累,始皇帝速度並不快,體力能跟得上的同時,也顧到了身後那些文臣的身體。
行了一個多時辰,除了士兵與武將,在場沒有一個人是不喘著粗氣的。
文臣們一個個臉色通紅,汗如雨下,始皇帝不得不下令休息。
等到達半山腰時,已經是日懸中天了。
天還未亮時出發,天光破曉時開始上山,距離此時已經不早了。
曦月坐在遠處隱身吃著水果,見始皇帝坐在一棵松樹下,確認這就是歷史中本應在兩年後那場泰山封禪途中遭遇暴雨的地方。
因為躲在這棵樹下,這棵松樹還被封了五大夫爵位,稱為五大夫松。
她抬頭看了看天色,風和日麗,確認今日無雨後,便放下心來。
相差兩年,也不是同一天,自然不可能再撞上暴雨。
等離泰山之頂沒多遠時,天已經黑了下來。這個時辰自然不適合再進行‘封’。
好在來時就已經做好了住在山上的準備,很快登上山頂,選擇一處還算開闊的地方進行安營紮寨。
沒多久,食物的香味傳了出來。
坐在遠處的曦月看了眼自己手中的果乾,也不委屈自己,轉身去了不遠處的城鎮買了吃食。
雖然味道挺一般的。
第二日起來,天陰沉沉的。
大臣們忍不住皺眉,卻不敢勸說改日子,畢竟這是經過許多人算出來的一個好日子。
只能在心中祈禱千萬不要下雨,否則傳出去那些儒生不知道要如何做文章。
始皇帝只是看了一眼,就命人開始備好東西,準備接下來的儀式。
大臣們見他毫不擔心的模樣,忽然想起陛下的那位阿姐。
對方是水神,還管降雨之事。所以今日應當不會降雨的對吧?
土壇昨晚已連夜築好,李斯低頭反覆確認手中寫好的祭文。
這可是他費盡心血寫的,他自己也非常滿意。
一旁的隗狀瞄了幾眼,心中不免佩服。
這手文字功夫,他自愧不如。
泰山上的眾人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儀式流程,神色嚴肅且虔誠。
曦月這邊來到高空中,利用領域能力直接驅散了雲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