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帝國法典》**已正式推行,地方巡查使與監察院的密切合作,使得地方權力得到有效監管。然而,如何進一步穩定百姓的生活,提高民生福祉,成為了今日議事的重點。
戶部尚書拱手道:“小姐,自法典推行以來,各地政務逐步穩定,官員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治理效率提高。但百姓最關心的,仍是生計問題。賦稅雖已改革,但部分地區因連年災害,農田歉收,百姓生活仍舊困苦。”
另一名官員附和道:“小姐,許多州府仍有流民問題,他們因土地兼併、災荒或戰亂流離失所。若不安置妥當,恐成為隱患。”
鳳念昭輕輕點頭,語氣平靜:“國本在民,民生穩則國泰。流民問題必須儘快解決。”
她頓了頓,隨即下令:“即日起,設立‘安置司’,專門負責流民登記與遷徙規劃。凡無田者,可在荒地開墾,朝廷給予三年免稅,若三年後仍未能穩定生產,則由地方政務院協助就業。”
群臣聞言,紛紛拱手。
工部尚書躬身道:“小姐,如今各地興修水利、整頓農田已見成效,若再配合荒地開墾,帝國的農業產量可大幅提升。”
鳳念昭微微一笑:“糧食穩,則天下安。若百姓衣食無憂,帝國便不會再受饑荒之亂。”
---
商貿與稅制
朝會結束後,趙寧步入書房,神色肅然。
“小姐,南方商賈對新稅制提出異議,認為朝廷減少了地方豪強的商貿壟斷,使他們失去了部分利益。”
鳳念昭淡然一笑:“是失去了‘部分利益’,還是失去了對市場的操控?”
趙寧微微頷首:“小姐所言極是。以往,南方商貿多為世家掌控,商賈必須依賴他們經營。如今朝廷打破壟斷,讓更多中小商賈得以發展,他們自然不滿。”
鳳念昭翻閱商貿公會的回報,緩緩說道:“傳令工部,加快‘帝國商道’的建設,擴大南北貿易往來。同時,鼓勵地方商賈發展,設立‘商貿評議廳’,讓各地商人也能向朝廷提出訴求,但不得影響市場公平。”
趙寧沉思片刻,拱手道:“小姐,此舉既能安撫商賈,又能確保商貿自由流通。”
鳳念昭輕輕頷首:“公平,是市場的根本。唯有公正的商道,才能讓經濟長久穩定。”
---
北疆之事
夜幕降臨,密探送來北疆的急報,趙寧神色凝重地走入書房。
“小姐,北疆遊牧部族近期頻繁調動,疑似有人在策劃聯合行動。”
鳳念昭微微皺眉:“他們的目標是什麼?”
趙寧低聲道:“密探發現,一些部族首領對帝國推行的稅收制度不滿,認為朝廷管控過多,影響了他們的遊牧貿易。此外,部分流亡的西域貴族正試圖藉機煽動叛亂。”
鳳念昭緩緩放下手中的筆,沉思片刻:“傳令邊防軍加強戒備,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北疆,與部族首領交涉,闡明帝國稅收並非壓迫,而是為了確保公平。”
她頓了頓,語氣一沉:“若有部族意圖叛亂,立刻剿滅,不得姑息。”
趙寧拱手:“是,小姐。”
---
學堂與未來
三日後,戶部送來新的民間回報,帝國學堂的擴充套件,使得越來越多寒門學子得以入學,但由於學堂師資緊缺,部分地區的教育仍然滯後。
禮部尚書稟報:“小姐,學堂雖已推行,但師資有限,難以普及。若想真正推廣教育,還需設立專門的‘師範學院’。”
鳳念昭微微一笑:“國之大計,教育為先。設立‘師範學院’,培養更多教師,使帝國的學堂不僅教授科舉內容,還教授工藝、商貿、農學等實用知識。”
趙寧眼前一亮:“小姐,若各地人才皆能透過學堂學習實用技能,那帝國的工匠、商人、農學家都將大幅增長。”
鳳念昭點頭:“未來的帝國,不能只依賴科舉選官,更要讓所有行業都能培養真正的人才。”
趙寧拱手道:“小姐之策,必將讓帝國更加繁榮。”
---
地方的動向
朝堂之上,法典已穩,農政已定,商貿已通,教育已立。然而,監察院送來的密報,卻透露出新的隱憂。
監察院院首拱手道:“小姐,部分地方官員表面上執行新政,實則私下勾結豪族,試圖利用改革之機積累私權。”
鳳念昭冷冷道:“他們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