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醫者給兵卒及時療傷,只怕將出現大規模感染。
東海殘軍在一眾江湖人士的攙扶下,相互幫襯著趕回東海城。
行了幾日,東海守城的城防軍在城牆上看到大軍歸來,立馬有人驚喜的高呼:“是城主,城主打贏了,城主他們回來啦!哈哈哈……快去稟告趙府尹他們。”
很快,城門大開,城中所有人自發的夾道歡迎,吳天領軍進了城……
————————
南齊重徵元年,吳天奉命護送傳國玉璽南渡,費盡周折,扶大夏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保華夏薪火傳承不滅。
然,因在金陵報殺子之仇,被江南士族所不容。皇室迫於百官宮諫,只得揮淚斷腕。
吳天攜妻族掛印而去,避居海州城。後迫於生計,在沿海開山立櫃,煉雪花精鹽,富甲一方。
重徵二年,江湖漕、鹽兩幫相繼來投,欲分羹而食。吳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公築東海,私並鹽漕,自此百廢待興。
同年秋,南齊揮兵十萬,兵鋒直指東海。吳天欲求立威,親率五萬精銳出城迎敵。東海軍上下齊心,將士用命,連番死戰,殺敵七萬餘人。
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東海五萬精銳幾乎消耗殆盡。最後一戰,吳天夜陷敵營,幸得環兒捨命相救,方才倖免於難。
大軍潰不成軍之際,大德和尚率白蓮教眾,捨身冒險,喋血軍陣,相助東海扭轉局勢,終打退了南齊大軍。
這一戰,被後人稱為“東海之戰”,其慘烈程度,唯有自知。真乃一將功成萬骨枯。吳天初試鋒芒,臨海而立。一戰定局,天下揚名。
東海大軍歸來當日,城中家家戶戶門簷下掛起了一對紅燈籠,本是恭賀大軍凱旋而歸之舉,怎奈民眾見屍體數倍於活人,群情悲憤交加,跪地哭拜不已。
百姓們紛紛撤下自家一盞紅燈籠,換上一盞白燈籠。滿城一紅一白、一陰一陽,隨風搖曳。
這讓騎在馬上本就羞愧難當的吳天,臉皮漲的發紫,急火攻心之下,一口鮮血吐出,墜下馬去。
(第二卷:終!)
【注:讀者老爺,第二卷結束了!這一大章主要是寫吳天在這世道站穩腳跟的故事。
他和環兒之間的感情線,我縮略了兩章,本來還發生了一點故事,我為了配合新書書測,我卡日期,就省略了。
讓兩人之間的故事稍顯突兀了,我知道。那故事線半年多時間都發生了什麼,等以後我寫在番外裡吧,也一樣!
讀者老爺,給我點點催更小按鈕吧!拜託了!!!
您新增一下書架收藏吧,謝謝了!
禮物裡有看廣告的用愛發電,您可以給本書一點支援,也請給我一點鼓勵!拜謝!
咱們相約第三卷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