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得脫牢籠,一鼓作氣爬出了深天。
他蹲在地上貓著身子左右張望,見四下無人,這才敢站起來抻著早已麻木了的筋骨。藉著月光,只覺得自己膝蓋和雙手全都磨破了皮,隱隱往外滲血。
吳天癱坐在地上,躺了好一會兒,也不敢多待,強忍著疼痛,打起精神,憑藉周圍的地形地貌,判斷出自己應該是在京城南邊的山中。
心中怒罵:“艹,這地道修得太他媽長了,這不得幾十裡,我他媽恐怕爬了不止一天。”當下強撐著一路向著南方逃去。他不缺野外求生技能,這時候一邊養傷,一邊逃命。
城外四處都是兵荒馬亂,也分不清誰是誰的兵馬,到處都是零零散散、拖家帶口的逃難之人。吳天自顧不暇,也不忍再看,只能混跡於難民之中,繼續往南流竄。
————————
永安一十八年,幽州牧畢巳仁通敵叛國,開門揖盜,引狼入室。
草原上以克烈部落為首的數十個部落,傾巢而出,共驅狼騎一十五萬,入關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大可汗統帥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鋒直逼天京城,而後更是席捲大齊北部直至問鼎中原,侵佔五州之地。此後定都天京府,建國北元。
同年,東北沐王在完顏家族的幫助下,強行從北元手中奪得部分幽州之地,而後順利一統東北三州。後沐王慘遭暗算,完顏家族自立為王,定都會寧府,建國東金。
同年,西北靖王以西域等地為根基,聯合耶律家族共同舉兵,掠奪西北三州之地,後自詡為姜族正統,定都虎思斡耳朵,復辟西齊不過月餘,被耶律氏篡位,改國號為西遼。
同年,齊國太子姜瑜在清賀皇后孃家及滿朝達官貴人的幫助下潛逃至江南,憑藉五萬龍吟水軍,固守長江以南,苟延殘喘。後人稱之為錦衣南渡。
待得虎嘯、羽林二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天京城破,永安皇帝火燒皇宮,以身殉國的訊息傳遍四方。
姜瑜痛哭流涕,發誓必將報仇雪恨。擇日,在江南士族的見證下,正式宣佈遷都金陵,並登基稱帝,延用國號大齊,改年號永安為重徵。此時大齊僅剩江南兩州之地。
自此,傳承一百多年的大齊分崩離析,一十三州一分為四,錦繡河山落入外族之手。弭戰三月,這才止戈散馬,休養生息,各自為政。
(第一卷:終!)
【注:文中故事乃是架空歷史,均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再注:為了讓讀者老爺您大概瞭解地理位置,方便閱讀,我特意簡單統計了一下!】
大概的地理位置如下:
北元: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湖北、陝西、山東、甘肅等地方。
東金:黑吉遼三省再向東北等地方。
西遼:青海、西藏、新疆再向西北等地方。
南齊: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可能有小夥伴問:那麼兩廣、雲南等地呢?那時候沿海大部分地區包括雲南乃至越南等地叫交趾,也有叫安南、南詔等等,時間線不同稱呼也各不相同。書中這些地方要等吳天給它全收回來。
首都:
北元:天京府(北京)
東金:會寧府(黑龍江哈爾濱)
西遼: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內,新疆那邊,古代的西域)
南齊:金陵(江蘇南京)
(小夥伴們,咱們相約第二卷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