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這句詩生動地道出了人們對李世民的深切懷念以及在遭遇不公時渴望得到像他那樣公正賢明君主庇佑的心聲。
而在唐朝之時,倘若臣民們遭受冤屈卻無處申訴,他們尚可前往昭陵之前盡情哭訴,以求伸張正義。正因如此,“哭昭陵”一詞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象徵,用以形容那些國難深重、仇恨滿腔或者有冤屈卻難以傾訴之人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時光匆匆流逝,宛如白駒過隙,眨眼間已過去兩百個春秋寒暑。曾經輝煌無比的盛唐帝國,也逐漸走向衰落和落寞。當整個國家陷入一片迷茫與絕望之際,當所有人都心生放棄之念時,那首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譜寫的壯麗樂曲——《秦王破陣樂》,卻再次激昂地奏響起來!
這曲氣勢磅礴、威震八方的樂章,彷彿穿越了漫長的時空隧道,重新迴盪在人們耳畔。它喚醒了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那個偉大時代的深深眷戀和熱愛。在這一刻,所有關於大唐盛世的記憶都被重新點燃,那些曾經的榮耀與輝煌再度浮現在眼前。
而這首曲子就像是具有某種神秘莫測的魔力一般,竟然硬生生地為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大唐強行延續了長達三十年的國運!它就像一位慈祥仁愛的父親,默默地守護著自己心愛的孩子,用堅實的臂膀為其遮風擋雨;又似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黑暗中的前行道路,給予人們希望和勇氣。
在這三十年裡,儘管大唐面臨著重重困難和挑戰,但因為有《秦王破陣樂》的鼓舞和庇佑,百姓們始終心懷信念,堅守家園,共同努力讓這個古老的國度得以繼續存續下去。而這段歷史,也成為了後世子孫口中傳頌不衰的傳奇故事。】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望著眼前這一幕——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竟然要以死殉葬!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和看到的一切,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震撼之情。
緩緩地,李世民轉過頭去,目光落在身旁的兩位將領身上。他深深地嘆了口氣,然後伸出寬厚溫暖的手掌,輕輕地拍了拍他們的肩頭。
“傻孩子們啊……”李世民語重心長地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疼惜,“如今你們已是我大唐的子民,應當知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古訓的深意啊!怎可輕易就產生如此輕生的念頭呢?”
然而,阿史那社爾卻依然固執地凝視著李世民,眼神堅定而決絕。只見他向前邁了一步,再次開口問道:“陛下,那麼待微臣百年之後,可以陪葬昭陵嗎?”說罷,他還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站在李世民身旁的長孫皇后,生怕引起她的不悅。畢竟,他並非有意要來破壞這個美滿的家庭,而是真心實意地渴望能夠融入其中。
就在同一時刻,站在旁邊的契苾何力也急忙點頭表示贊同,並迅速附和道:“陛下,微臣確實也懷著如此殷切的願望啊!”只見他緊緊地跟隨著阿史那社爾的步伐,那張臉龐上佈滿了誠懇和期盼的神情,就好像只要能夠獲得李世民的首肯,那麼對於他們來說,這一生便可以心滿意足、毫無遺憾地畫上句號了。
面對此情此景,李世民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畢竟像這樣兩位忠心耿耿的異族將領主動提出要陪葬昭陵,他又怎能忍心拒絕呢?然而,當朝中的大臣們看到這一幕後,卻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渴望。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大家都紛紛表示希望自己死後也能夠陪伴在皇帝左右,長眠於這片神聖的土地之下。
眼看著眾人情緒高漲,就連一向剛正不阿的魏徵此時也湊到李世民身邊,輕聲暗示著自己對陪葬昭陵一事的嚮往之情。原本心情還算不錯的李世民,在聽到魏徵的請求之後,有些不太開心。心中暗自思忖道:“願地府沒有魏徵”
“朕李世民究竟何德何能啊!竟能得到百姓子民這般深沉的愛戴……”望著眼前那身處風雨飄搖之中、卻仍舊堅定不移地為他、為大唐奮力拼搏的大唐百姓們,李世民不禁熱淚盈眶,心中滿是感慨與感動。
站在一旁的長孫皇后輕輕地握緊了他的手,她那雙美麗動人的眼眸裡閃爍著無盡的溫柔,輕聲說道:“二郎,莫要悲傷,這都是因為你一直以來心繫天下、勤政愛民所換來的呀。如今,咱們夫妻二人更應攜手共進,切不可辜負了百姓們對陛下您的殷切期望吶。”
此時,朝堂之上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目睹著後世百姓們的種種義舉,亦是心生自豪之情。他們紛紛感嘆道:“吾皇聖明,方能得此民心!”
就連那些原本心懷不軌、有著自己小算盤的朝臣們,此刻也已被徹底折服。畢竟,擁有像李世民這樣英明神武、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