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唐高祖,李淵(3 / 4)

。終於,在深深的絕望和無力感的驅使下,李淵痛下決心,決定退位稱太上皇,將皇位拱手相讓於李世民。

至此,李世民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大唐帝國那至高無上的寶座,開始了他輝煌燦爛的貞觀之治。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迎來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黃金時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

時光匆匆流逝,猶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便來到了貞觀九年。此時的李淵,早已不復當年的英姿颯爽,歲月的風霜無情地侵蝕著他的身軀,疾病纏身的他變得日益憔悴。終於,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李淵懷著對往昔的回憶,緩緩合上了雙眼,結束了他那波瀾壯闊且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享年七十一歲的他,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噓不已的歷史篇章。

李淵駕崩的訊息傳出後,整個朝堂上下頓時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朝廷依照嚴格的禮儀制度,為這位曾經的開國之君舉行了一場極為隆重盛大的葬禮。葬禮現場莊嚴肅穆,哀樂低迴,無數官員和百姓紛紛前來弔唁,表達他們對李淵的深切緬懷之情。

在葬禮結束後,朝廷還追贈李淵廟號高祖,諡號太武皇帝,以此來彰顯他一生的功績和威望。最後,李淵的遺體被莊重地安放在了一座宏偉壯麗、氣勢磅礴的獻陵之中。這座陵墓見證了李淵生前的榮耀與輝煌,也成為了他永遠安息之所。從此,他長眠於此,靜靜地守護著這片他曾經傾盡心血統治過的土地。

總的來說,李淵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舉措,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且不說他有一個名垂青史、震古爍今的兒子,也就是開創了貞觀之治這一盛世局面的唐太宗李世民。想當年,李淵可謂是人丁興旺,膝下子女眾多,而且個個都是天賦超群、才華橫溢、容貌俊美之輩。而在這些兒女當中,又以他的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最為出色,堪稱人中龍鳳。

先說這李建成,自小就聰明絕頂,過目不忘,對於那些經典史籍、諸子百家之作都能倒背如流。不僅如此,他還在文韜武略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可以說是文武全才。

論起行軍打仗來,他多次親自率領大軍出征,南征北戰,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建立了無數赫赫功勳(雖然最後都是要二鳳去救他的);而在治理國家政事方面,他同樣表現得極為出色,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治國安邦之才,制定出來的政策措施深受百姓們的擁護與愛戴,真真是贏得了民心民意。

只可惜啊,正如那句古話所說:“既生瑜,何生亮?”像李建成這樣優秀傑出的人物,偏偏遇到了他那個如同天上降下的紫薇星一般光芒萬丈、耀眼奪目的弟弟——李世民。

李世民自幼便顯露出過人的睿智與膽略,不論是征戰沙場還是籌謀規劃,皆為當世之佼佼。歲月流轉,其功勳愈發顯赫,聲名遠播。

逐漸地,眾人的目光皆匯聚於這位曠世奇才身上,而李建成的光輝則被其全然遮蔽。乃至其父李淵,在李世民輝煌的功績前,亦相形見絀。李世民在武德年間也被稱為天策上將,這是唐高祖李淵為嘉獎次子李世民而開設的官職。

公元 621 年,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連破夏王竇建德、鄭王王世充兩大勢力,為唐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鑑於李世民的卓越戰功,李淵認為其官職已不足以彰顯其榮耀,於是特設天策上將一職,並加領司徒,位列三公之上。

天策上將擁有眾多特權,可自置官屬,包括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軍諮祭酒二人,典籤四人,主簿二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曹參軍事二人,倉曹參軍事二人,兵曹參軍事二人,騎曹參軍事二人,鎧曹參軍事二人,士曹參軍事二人,以及參軍事六人。此外,天策府還設定了驃騎、車騎兩將軍府,以統領府內諸軍。

天策上將這一職位的設立,不僅是對李世民個人功績的高度認可,也為他日後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奠定了重要基礎。

玄武門之變與其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還不如說是李世民和李淵的爭鬥,因為大唐征戰之時大半的疆土都是李世民和姐姐平陽公主打下來的,李淵的出征被圍困之時,還是李世民救他的。這種情況又怎麼能服眾呢。

還有李世民活捉竇建德時,就已經和父親說過竇建德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在河北的民心和名聲極好,這樣的人只能招撫,不能誅殺。誰知道李淵根本不聽李世民的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