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高宗李治(2 / 4)

社稷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要說起李治啊,那可真是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皇帝!只因為他的父親乃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他的妻子更是歷史長河中獨一無二、名垂千古的正統女皇武則天,所以他自身的光芒往往就被這二人所掩蓋住了。

一直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會選擇性地忽略掉這樣一件大事——李治能夠透過“用廢王立武”這件事來沉重打擊那些門閥世家,那就不是一個一般的皇帝。然而,世人卻常常口出惡言,指責他只是一味地聽從婦人之言,認定他是個軟弱無能、毫無作為的皇帝。

可是這些人怎麼就不肯好好想一想呢?當所有人都在對武則天破口大罵的時候,李治卻能置身事外,絲毫沒有受到半句責罵。這不正如同那朵潔白無瑕的茉莉花一般純淨嗎?難道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證明他的非凡能力嗎?

其實,真正的李治身上兼具其母親的腹黑謀略以及父親傳授給他的治國理政之才能。在他的統治之下,開創了著名的“永徽之治”,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由此可見,李治絕非人們口中所說的那般懦弱無能,而是一位極具智慧和手腕的英明君主。

在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大唐的版圖擴張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一輝煌成就絕非僅僅依靠其父唐太宗李世民所留下的盛世紅利所能達成。若要論及其中緣由,不得不提及李治那深不可測的心機與高明的權謀之術。

眾所周知,李治的後宮可謂是權貴雲集。王皇后出身於太原王氏,此乃名門望族;蕭淑妃則源自蘭陵蕭氏,同樣背景顯赫;此外,還有一位備受寵愛的鄭貴妃。這些女子皆出自世家大族,其背後勢力盤根錯節。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李治怎能不感到頭痛萬分?稍有不慎,恐怕他便會淪為世家門閥手中的傀儡,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失去皇位。

然而,就在這看似無解的困境中,一個名叫武則天的女子走進了李治的視野。武則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死後,她進入感業寺剃度出家,後面王皇后和蕭淑妃相爭把她從感業寺接了出來。(我比較傾向於王皇后接武則天出來是李治暗示的結果)

武則天不僅聰明伶俐,而且性格堅毅、果敢善斷,正是李治夢寐以求的得力棋子。於是,李治開始有意栽培武則天,並巧妙地利用她來制衡世家的力量。(我這裡傾向於武則天初期是沒有什麼野心,她只是想要活著,她的野心和治國謀略是李治教的)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武家和武則天勾結一氣共同對抗自己,李治更是使出了一招令人意想不到的妙計——他故意寵幸武則天的姐姐,以此挑起姐妹之間的嫌隙,使得武則天與武家的關係愈發緊張,最終達到勢同水火的地步。而李治本人,則穩坐釣魚臺,悠然自得地在幕後觀察著局勢的發展,隨時準備根據情況調整策略。

他巧妙地藉助武則天之手,成功剷除了大批與他意見相悖、對其統治構成威脅的朝臣。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之中,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愈發微妙起來。

若說李治與武則天乃是夫妻之情,倒不如將其視為緊密合作的夥伴更為貼切。儘管兩人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紐帶,但相較於那廣袤無垠、壯麗輝煌的大唐萬里河山而言,這份感情便顯得微不足道了。

對於李治來說,穩固自己的皇位、守護大唐的江山社稷才是至高無上的使命。而武則天,則憑藉著自身的智慧與謀略,成為了他實現政治目標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在風雲變幻的宮廷鬥爭中,他們相互依存又彼此制衡。感情或許曾在某個瞬間綻放出絢爛的火花,但最終都被淹沒在了權力慾望的洪流之中。

清除權臣是李治初登皇位之時所必須要做的事情,朝堂之上的政局錯綜複雜,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控在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干顧命大臣的手中。他們憑藉著先帝賦予的崇高地位以及多年來積累下的權勢人脈,在朝中呼風喚雨,令年輕的皇帝李治處處受到掣肘。

然而,李治並非甘心任人擺佈之人,他深知若要真正執掌天下,就必須掙脫這些權臣的束縛。於是,他開始精心謀劃一場奪權之戰。

起初,李治巧妙地藉助了武則天的影響力。武則天聰慧過人且極具政治手腕,她與李治相互配合,逐步在宮廷內外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與此同時,李治暗中拉攏一些對長孫無忌等人不滿的官員,漸漸形成一股足以與之抗衡的力量。

隨著時機的成熟,李治果斷地發起了“廢王立武”這一重大事件。他以王皇后無子失德為由,欲廢掉其皇后之位,並立武則天為後。此議一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