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之辭。事實上,乾隆非但深諳敗家之道,同時更精於斂財生財之術。僅從其所耗用的鉅額軍費一項便可窺知一二。
乾隆年間,戰事頻繁,軍費開支巨大。其中,從乾隆十二年到十四年這短短三年內所爆發的第一次金川之役,便已耗費了約兩千多萬兩白銀。這場戰役戰況激烈,雙方僵持不下,大量的軍餉、糧草以及武器裝備源源不斷地被運往戰場,使得國家財政承受著沉重的壓力。
而接下來的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間,平定準噶爾之戰更是讓朝廷投入了約三千三百萬兩白銀。此役戰線漫長,地域廣闊,軍隊需要長途跋涉,應對複雜多變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因此物資消耗極大。
緊接著,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間的平定回部之戰也毫不遜色,同樣耗費了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回部地區局勢複雜,叛亂勢力此起彼伏,清軍在平叛過程中遭遇了諸多困難與挑戰,但最終還是成功平息了動亂。
時間來到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第二次金川之役再次打響。這次戰役規模空前,耗時五年之久,軍費支出高達七千萬兩白銀。戰場上硝煙瀰漫,殺聲震天,無數將士浴血奮戰,只為奪取勝利。
最後,在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七年期間發生的廓爾喀之役中,儘管耗費軍費相對較少,約一千萬兩白銀,但戰爭的殘酷性依然不容小覷。清軍面對強大的敵人奮勇作戰,展現出頑強的鬥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以上所列舉的僅僅只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眾多軍費支出專案中的一部分而已,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軍事行動以及戰爭同樣消耗了鉅額的軍費開支。
要知道,這麼龐大數量的軍費開銷,單靠他父親雍正帝遺留下來的那點白銀儲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必定有著非凡的斂財能力和理財手段,才能積攢下足夠支撐如此大規模軍費支出的銀兩財富啊”
大秦
“半殖民地半封建?”嬴政口中喃喃地重複著這幾個字,眉頭緊緊皺起,目光中透露出一絲疑惑和震驚。他不自覺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後背,竟然感覺到一陣寒意襲來,冷汗瞬間浸溼了衣衫。
對於“殖民”這個詞彙,嬴政並不陌生。那還是從蕭幼林那裡得知的概念,當時只是覺得新奇,但並未深入思考其真正含義。然而此刻,當他將這個詞與“半殖民地半封建”聯絡在一起時,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湧上心頭。
長久以來,嬴政的內心深處始終燃燒著一團熾熱的火焰,那便是他所精心描繪出的一幅無比宏偉壯觀的藍圖。這幅藍圖猶如一座璀璨奪目的燈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引領著整個大秦帝國邁向輝煌與繁榮。
嬴政深知,在那遙不可及的西洋彼岸,隱藏著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豐富資源以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盡財富。
這些珍貴的寶藏如若能夠被大秦所充分利用,必將會成為滋養這片廣袤土地的甘霖雨露,使其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並進一步推動如今已然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的大秦帝國不斷走向強大昌盛。
然而,如果真的如同那張神秘莫測的金榜所言,清朝竟然在其後逐漸淪落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麼這無疑將給整個國家帶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國家主權的部分喪失,使得堂堂華夏大地慘遭列強瓜分掠奪;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狀況必然會導致黎民百姓深陷於水深火熱般的苦難深淵當中,過著朝不保夕、苦不堪言的悲慘生活。
每當思及至此,嬴政便會情不自禁地緊緊握住自己的拳頭,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卻渾然不覺疼痛。嬴政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眸裡閃爍著堅定決絕的光芒,同時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無論如何,哪怕傾盡畢生之力,也絕對不容許如此悽慘悲涼之事在大秦的國土之上發生!
當蕭幼林聽聞嬴政所闡述的計劃之際,她不禁脫口而出“殖民”二字。見到嬴政面露疑惑之色,蕭幼林趕忙伸手從身旁堆積如山的書籍中翻找出一段對她而言堪稱慘烈至極的歷史篇章,並將其遞到嬴政面前,輕聲言道:“就在此處。”
嬴政接過那本書籍,神奇的是,書上的文字瞬間自動轉換成為了小篆字型。就這樣,這一夜,章臺宮內燭火通明,亮如白晝。
直至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入宮殿之時,只見嬴政雙眼通紅,佈滿血絲,他凝視著眼前這位小姑娘那雙黝黑深邃的眼眸,緩緩開口道:“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依舊決意不改初衷。在朕心中,大秦帝國遠比其他任何國度都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