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經典。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提升邊疆地區的文化氛圍,還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大唐的文化,增強他們對大唐的認同感,從而更好地穩固邊疆。”
李世民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意,微微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滿意,說:“泰兒啊,你說得很對。國家要想繁榮昌盛,靠的就是文化;而文化想要興盛,關鍵又在於教育。那麼,你就詳細講講你的計劃吧。”
李泰微微一笑,自信地展開了他的計劃:“兒臣建議,在兩地設立官學,由國子監選派優秀的儒生前去教授。同時,鼓勵當地貴族和百姓捐資助學,對學有所成的子弟給予官職或賞賜,以此激勵更多人投身於儒學的研究與傳播。”
“此外,還可以在邊疆地區設立圖書館,收集各類書籍,供邊疆學子閱讀。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升邊疆的文化水平,還能促進邊疆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李世民聽後,不禁微微頷首,表示對李泰的肯定和贊同。他微笑著說道:“泰兒啊,你考慮得如此周全,實在令朕欣慰。朕准許你所奏之事,並將此事全權交予你來負責。朕將會調撥充足的資源給你,務必確保此事順利進行。教育乃國家之根本,萬不可有絲毫懈怠。”
群臣們聞此一言,皆紛紛向李泰投去讚許的目光。他們深知李泰這一建議對於國家未來的重要性,心中暗自感嘆這位皇子的聰慧與遠見。
朝堂之上,一項項關乎國家民生大計的決策相繼出臺。大唐的江山在這些英明睿智的決策之下,愈發穩固昌盛。而其中,最為李世民所讚賞的便是那重視教育、提倡儒學的方案。這一舉措不僅讓百姓受益,更是為大唐帝國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太子李承乾靜靜地站在朝堂的角落,目光深沉地凝視著父皇李世民。他看到父皇眼中閃爍著欣賞與喜悅的光芒,那是對次子李泰的寵愛。李承乾心中湧起一股說不出的無奈與酸楚。
自幼年起,李承乾就深知自己的地位與眾不同。作為太子,他肩負著繼承大統、治理天下的重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發現,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似乎並不如想象中的那樣穩固。
李世民對次子李泰的寵愛愈發明顯。李泰自幼聰穎過人,喜好文學,其才華橫溢深得李世民喜愛。相比之下,李承乾雖然努力學習治國之道,但卻始終無法得到父親同樣的關注和讚賞。自己,似乎在父皇眼中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李承乾默默地站在一旁,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何得不到父親的重視?難道自己真的不如弟弟李泰嗎?這些問題不斷縈繞在他心頭,讓他感到無比痛苦。
“太子,你以為如何?”李世民忽然開口,打破了李承乾的沉思。
李承乾微微一震,回過神來,心中暗自思忖道:“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深知作為太子,自己必須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和見識,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回應道:“父皇英明,兒臣以為,重視教育、提倡儒學對於國家而言有著深遠的意義。透過教育,可以培養更多有才華、有品德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援。同時,儒家思想注重禮儀道德,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李世民點了點頭,示意李承乾繼續說下去。得到父親的認可後,李承乾更加自信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此外,賜予蠻王族領以王賜府兵資格,並加強對邊關的控制,更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還能鞏固邊疆防線,防止外敵入侵,保障人民的安寧生活。同時,也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李世民微微點頭,對李承乾的回答頗為滿意,太子總算是長大了一點,看來老臣們確實對他有所幫助。但李承乾心中清楚,父皇對他的期望遠不止於此。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但並未表露出來,只是淡淡地說道:“朕希望你能夠明白這些道理,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更要付諸實踐。只有將所學所悟運用到實際政務中,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儲君。”
李承乾連忙拱手謝恩,“兒臣一定會牢記父親的教誨,努力學習並實踐治國之道。”
在朝堂之上,李世民繼續與群臣討論著國家大事。李承乾則靜靜地坐在一旁傾聽著他們的議論。當李世民提到關於邊關的事情時,李承乾敏銳地察覺到父皇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作為一國之君,父皇時刻都要考慮國家安全和穩定。而邊關地區更是關係到國家安危的重要之地,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