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無情地切割著在場每一個人那猶豫不決的眼神。眾人只覺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面而來,令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現下天下一統,四海昇平,陛下也贊成魏徵所說的‘創業易,守成難’。守成的君主更須禮賢下士,寬恕仁德。以國家之需而論,諸親王中,更是無人能及晉王。”
岑文字等一眾大臣不禁相互對視,臉上都流露出驚訝與疑惑之色。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長孫無忌竟會這般堅定不移地擁護晉王。只見岑文字向前邁出一步,拱手施禮後說道:“越國公啊!那魏王可是聰慧機敏、才華橫溢,而且深得陛下的喜愛與器重,依下官之見,他理應成為未來的儲君呀,您為何偏偏看好晉王呢?”
長孫無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冰冷的笑容,那犀利如刀的目光彷彿能穿透人心一般,毫不留情地掃過了對面的岑文字。他挺直了身軀,聲音洪亮且堅定地道:“岑大人,所謂寵愛並非治國之根本所在!儲君之位關係到我大唐江山社稷的未來興衰,這等大事豈能如同兒戲?我們必須要心懷天下蒼生,以他們的福祉為重啊!”說到此處,長孫無忌頓了一頓,接著又道:“雖說魏王確實頗具才智,但據臣所察,其性格兇狠暴戾,如此性情之人,恐怕難以成為一名守成之君,安邦定國、造福萬民吶!”
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一些大臣開始站出來支援長孫無忌,而另一部分人則仍舊堅持魏王為嗣。雙方爭論不休,言辭交鋒,氣氛緊張。
“陛下,臣以為晉王仁德兼備,更能得民心,為國家長治久安之計,宜立晉王為儲。”一位老臣嚴肅地說。
“臣附議,晉王乃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選!”另一位大臣緊接著說。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面色凝重,他看著朝堂上的爭論,心中暗自權衡。最終,他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
“好了,此事容後再議。朕會仔細思量,各位卿家不必再爭。”李世民的聲音落下,朝堂上的爭論漸漸平息,但每個人心中的想法仍舊激盪不已。
李世民下朝之後留下了長孫無忌,書房內。在朝堂的偏殿中,李世民與長孫無忌相對而坐,氣氛凝重。
太宗皇帝沉默了片刻,深邃的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輔機,你是朕的親信,朕信任你。但此事關係重大,你為何如此突然提出反對?”
長孫無忌語氣堅定:“陛下,臣是出於對國家的忠誠,絕無其他。”
“青雀怎麼就不行了?”李世民不理解他那好兒子怎麼就不得這些老臣喜歡了。
李世民的目光銳利,直視長孫無忌,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質問。
長孫無忌沉穩地站起身,對李世民的質問沒有絲毫退縮,他深深地一禮,然後直視著李世民,語氣堅定地說:“陛下,臣之所以反對立魏王為太子,是因為臣深知其為人。魏王心機深沉,虛偽而不真誠,心胸狹窄,多疑且不容人。臣在其眼中,常看到隋煬帝楊廣的影子。”
李世民眉頭緊皺,他沒想到長孫無忌會如此直白地說出這些話。
長孫無忌繼續說道:“隋煬帝當年也是在隋文帝面前構謗兄長楊勇,奪得帝位。臣擔心,若魏王即位,不僅臣這個不曾擁立他的舅舅不會有好日子過,廢太子承乾以及其他心懷異志的皇子們,也只有死路一條。”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氣,問道:“那你心目中的人選是誰?”
長孫無忌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堅定與溫柔:“陛下,臣中意的是妹妹長孫皇后的幼子,太宗的第九子,晉王李治。他仁善、篤厚,乃至有些軟弱。臣以為,大唐已不再需要一位才氣縱橫的天子,而是需要一位仁厚寬恕,知人善行的君主,來守成這片江山。”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他明白長孫無忌的心意,也知道這位老臣是出於對大唐江山的深厚情感。他沉思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好吧,朕會考慮你的意見。”李世民說完,起身離開了偏殿,留下長孫無忌獨自站在那裡,眼神中閃過一絲欣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