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奉命從長安趕來,增援雁門、上郡,途經朔方,特地趕來高闕塞,除了要看望一下舊部王炎,就是聽說趙延年在高闕塞,特地見他一面。
年初,於單一行到達長安,他第一時間就和他們見了面,聽說了趙延年的事。
天武士的名號,就是於單親口告訴他的。
“在草原上,能稱得天武士的人,絕不是簡單的勇士。我之前還有些不信,可是看到他們四個,我相信了。於單做不成單于,是他命薄,與你無關。”
王炎很震驚,神色變幻,卻不敢多說什麼。
作為趙信曾經的親衛,他知道趙信不是隨便說話的人。能當面這麼稱讚趙延年,可見對趙延年的武藝是佩服到了極點,也有心拉攏,只是想拉攏趙延年的人很多,他排不上號。
他再次想到了太守府的書吏蘇武。
蘇武出塞時,他是見過的,當時就覺得這麼年輕的人,能在太守府做書吏,怕是有點背景,大機率和蘇建有點關係,現在看來,這個關係不僅有,而且很深。
說不定就是蘇建的子侄。
這麼一說,自己為了一匹馬得罪趙延年,有點因小失大了。
“對了,還有僕朋一家。”趙信又道:“他們已經安頓下來了,聽說太中大夫張騫幫了不少忙。僕朋被選入長平侯麾下,有俸祿可領。”
“那可太好了,多謝君侯。”
趙延年並不關心於單的死活,但僕朋一家的情況卻是他非常關注的。得知他們已經在長安安頓好了,僕朋又成了衛青的麾下,他非常高興,對趙信好感大增。
感覺這人雖然投降了漢朝,卻還保留著不少匈奴人的脾氣,快言快語。
藉著這個機會,他將出塞作戰的經歷也說了一遍。
當然是經過改編的版本。
他相信蘇武不會食言,將真相告訴蘇建以外的人,但他還是需要多一個渠道來傳遞訊息,交叉驗證,以免將來麻煩。
趙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得知趙延年三人出塞,尋找機會,與近百匈奴人纏鬥數日,最後還能全身而退,趙信拍案叫好。
“受傷的燧長在哪裡?”趙信決定退而求其次。
在趙延年的故事裡,張威也是很猛的。
“還在平虜燧。”趙延年不動聲色的告了一狀。“他受了傷,暫時不能多動。平虜燧的將士也受了委屈,心中不忿,也需要他壓制。”
“哦,平虜燧的將士受了什麼委屈?”趙信看向王炎。
王炎很尷尬,連忙起身回答。
他是真沒想到趙延年這麼直接,當面告狀,為平虜燧的戍卒鳴不平。
這人還真是報仇不隔夜啊。
“平虜燧不戰棄燧,趕到高闕塞時,看著高闕塞被圍攻而不救,又說他們斬殺了二十多個匈奴人,帶著首級來報功,實在令人難以信服。就算報到太守府,太守府也不肯承認的。”
趙信轉頭看向趙延年。
趙延年又將之前的情況說了一遍,那些首級是我親手割的,絕非冒功。
趙信想了想,也有些為難。“王炎,你將趙君的證詞如實上報太守府,認與不認,由太守府做決定吧。至於不戰而走,這也算不上問題。平虜燧的任務本就不是阻止匈奴人入塞,能及時發出警報,已經不錯了。主動退出,還能保全戍卒性命,是好事。”
“喏。”王炎不敢反駁,當下應了。
“你覺得這樣可行?”趙信又看向趙延年。
趙延年拱手致謝,決定收回剛才對趙信的評價。
這人還是有點城府的,不動聲色的就保護了王炎,將麻煩推給了蘇建。
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趙信不保護舊部,以後還有誰願意替他賣命。
吃完飯,王炎安排趙信等人休息,趙延年回自己之前的宿舍。
藉著趙信的面子,王炎向他道了歉,他也暫時收回離開的決定,等一段時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