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次召見的目的是為了安排後勤排程,確保戰爭期間補給萬無一失。
軍需準備非一日之功,不可輕視。
在章臺宮中:
李斯等人躬身敬禮,恭謹地回應始皇的要求:“臣等定不會讓陛下失望,定在十五日內籌齊大軍所需的糧草。”
始皇點頭,威嚴地吩咐:“李斯,朕相信你能辦好,但糧草運輸必須絕對保密且順利進行,任何人不能得知此事的進展。”
李斯應道:“請陛下放心,臣自會妥善處理。”
“嗯,退下吧。”
“喏!”
另一邊,冠軍侯府中黃享匆匆前來找趙牧。
“公子,請問您是否在提取這類物質?”
黃享展示了一個手掌大小的透明晶體,詢問道。
趙牧接過,笑著說:“是這個東西沒錯!”
陽光下,這塊透明晶體雖含有雜質,但基本能替代水晶使用。
他問道:“這樣的玻璃可以做得更大嗎?”
黃享稍作思考,肯定地點了點頭:“完全可以,屬下這次就是為了確認這點來的。”
趙牧說:“可以全力趕製,但這幾天不需要著急。”
接著他又問:“五天內能生產多少機關鳥?全力以赴的話!”
黃享看著趙牧嚴肅的表情,略微猶豫片刻後,拱手說道:“稟殿下,大約有五千只。”
趙牧心中估算一番後點頭道:“大約五千,也行。
務必在五天內全力製造機關鳥。”
他又補充道:“至於玻璃,可以暫時擱置。”
“到時候我也會安排武庫令那邊協助你們。”
聽到這些話,黃享心裡明白了大秦帝國即將有所動作,於是恭敬回應:“遵命!”
等黃享離開後,趙牧坐在庭院中陷入了沉思。
儘管大秦帝國能在短時間內產出這麼多機關鳥,但他認為這其中的效率還有提升的空間,不僅是因為工具落後,可能也與制度有關。
墨家和公輸家都是由趙牧舉薦,自然對其忠心不二;所選出來的人才也非常精幹,在製造上並無問題,但對武庫令這邊,趙牧卻沒那麼有信心。
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改進計劃,前往咸陽宮面見始皇帝,呈報了他的提議。
章臺宮內。
始皇帝驚訝地問道:“改革武庫令?”
趙牧堅定地點了點頭:“是的!兒臣以為,現在大秦正處關鍵發展期,生產和製造業決不能滯後。
要擴大規模增加人手,也要改進體系以提升效率。”
始皇帝思考了一會兒,問道:“你打算如何做呢?”
趙牧恭敬答道:“現今武庫令按月發放俸祿,與生產量無關,導致工匠缺乏積極性。
但如果改成按件計酬,多勞多得,定能激發生產動力。”
聽此,始皇帝眼前一亮:“不錯,確實是個好主意。”
但趙牧繼續說道:“然而這制度也可能出現弊端——工人為了趕數量而忽視產品質量。
所以我建議成立專門稽核隊伍,檢查每一件產品,一旦發現問題則重新制作,並對嚴重失誤施以罰款。”
“如此,必能有效防止偷工減料,極大提升大秦的整體生產力。”
始皇帝連連點頭稱讚:“好得很,這辦法真不錯!”
又說:“有了你提的這一套制度,必能加速我大秦的發展。”
趙牧微微一笑,拱手再拜道:“父皇,除了此事,兒臣還有一件事想向您啟奏。”
“哦?還有什麼新思路?一起說來聽聽。”
對於兒子每次總能想到新穎又實用的方案,始皇帝充滿了期待。
自從趙牧出現後,許多困擾大秦的大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始皇帝感到肩上的責任也因此輕了許多。
“父皇,兒臣已派人研製出了玻璃。
有了這東西,我國便不再需要用水晶製造銅管望遠鏡。”
“這些玻璃還可在多方面廣泛應用。”
始皇帝驚訝地喊道:“玻璃?!”
看著兒子手上的新奇物件,始皇帝面露疑惑,不甚明白這是何物。
“啟稟父皇,其形狀大體似水晶。”
始皇帝微微點頭,思考片刻後問道:“那這種玻璃的製造成本應該不高吧?”
趙牧聽聞此語,忍不住笑了笑,“不止不高,幾乎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