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牧肯定地說道。
說完,他向始皇帝鞠躬後離開了宮殿。
在冠軍侯府中,趙牧將自己的計劃寫成奏摺。
雖然沒有全盤搬用後世科舉制度和儒家思想,但他主張選拔人才應該集各家之所長,取其所精,而不拘泥於一派理論。
天下之人各有所長,因此不宜一概而論。
結合大秦帝國的具體情況,自然需要進行細緻的分類。
例如在商業方面,如果委派儒家背景的人士負責,可能會因過於糾結細節而導致巨大損失。
這便是趙牧未在章臺宮直接向始皇帝稟報此事的原因。
其中牽涉到的事務錯綜複雜,儘管他能夠解釋得十分清楚,具體實施起來仍然無從下手。
為了籌備新的科舉制度的篩選和考試工作,趙牧整整忙了一個通宵。
直到天明,他才長長地伸了個懶腰,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神色。
這樣一來,大秦帝國必然能選拔出許多英才俊傑!
用過早飯後,趙牧手持奏摺前往咸陽宮上朝。
殿前,百官整齊列隊,向始皇帝行禮齊聲說道:“臣等參見始皇陛下。”
“免禮。”
“謝陛下。”
整個夜晚,始皇帝也都在想著昨夜趙牧提出的事務。
今 會伊始,他便立刻詢問對策:“牧兒!”
趙牧連忙從行列中走出,行禮回應:“兒臣在此。”
始皇帝高聲道:“朕命你構思解決之道,現在有何結果?”
趙牧取出袖中的奏摺,答道:“父皇,兒臣已將所有構想寫在這份奏摺中,請您過目。”
“噢!”
始皇帝饒有興致地說:“快呈上來。”
“遵命。”
宦官趙高迅速將奏摺遞到皇帝手上。
只是略掃一眼,始皇帝便露出震驚的神情。
隨著閱讀的深入,心中的震撼愈發濃烈。
趙牧此計確能使大秦篩選賢才,為帝國注入新鮮力量。
“好!果然高明!”
始皇帝緊緊握著奏摺,臉上洋溢著笑意,高聲誇讚。
滿朝文武好奇地看著這位皇帝。
他們都不明白這份奏摺究竟寫了什麼。
趙牧躬身道:“啟稟父皇,兒臣所擬定的科舉法,旨在取天下有專長者效力大秦帝國。”
“科舉制度分為鄉試、縣考、群考、大考、殿考,逐層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