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秦始皇不僅強行徵調了當時的無業遊民和商人組成遠征兵團,還同時發配了五十萬罪犯,以及平民百姓等,前往當時還未經過開發的南方,要知道南方樹多林多,這成本路況,其艱難程度,與北方可不遑多讓。】
【再有就是公元前212年,在秦始皇第三十五年,這時候秦直道還在修,而秦始皇又徵調了秦國的囚犯多大七十萬人,這七十萬人去幹什麼呢,他們要去修建阿房宮,以及繼續投入到已經修建了三十五年的秦始皇陵中。】
【看看,這雷點已經有多少個了。】
【再算一下,被徵調的人口,就已經有一百多萬了,而據估算,當時秦國的人口大概在兩千萬左右,這其中去掉一半女人,再去掉老人和未成年人,成年男性使勁兒估算,也就大概八百萬左右吧。】
【那問題就來了,被徵調的基本上都是囚犯,而當時秦國的囚犯有那麼多嗎?】
【這就又要提到秦國嚴苛的秦律,而這秦律,又是一大雷點。】
秦朝之下,聽到天幕這些話的六國之人簡直都要樂了。
原來秦國的問題這麼多?
還有那秦律。
秦律是嚴苛......不對,等等。
現在天幕可是點出了這些問題,而且還是在很多事情未發生之前點出了這些問題!此時聽著的又不止有他們,那咸陽宮的秦始皇豈不是也在聽著這些“預言”?
......那豈不是就是說,在事情還未發生之前,任何“預言”都有可迴旋的餘地......這些什麼雷點,還能埋下?
反應過來後,一瞬間不嘻嘻了。
不過嬴政也不怎麼嘻嘻。
因為天幕幾乎都在“批判”他。
哪怕這其中有些事,他現在還沒做到那種程度,可聽天幕如此說,確實讓人高興不起來。
但想反駁吧,嬴政仔細想想,好像能反駁的地方也不多,若秦朝當真是因為此走向滅亡,他總得捏著鼻子改變下策略。
不過,六國之人本就在蠢蠢欲動,若沒有雷霆手段,又怎麼去鎮壓這些人?
嬴政此時覺得自己可太難了。
難道這後世之人就如此不認可他嗎?
【我們簡單說一下秦律,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律法,就是“失期當斬”。】
【這個律法,可以算是後面所謂官逼民反的誘因——】
【也就是秦始皇死後,在公元前209年七月,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即陳勝吳廣起義,也叫大澤鄉起義的誘因。】
【失期當斬的意思,就是一旦超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當時的秦律,都是要殺頭的。】
【當時在大澤鄉,有九百多人被押著送往漁陽,可七月雨水多,導致道路不暢,按照路途距離去算,完了,這下是怎麼都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前趕到漁陽了,無法按照約定期限到指定地點,就要被殺頭,這樣的律法,早晚有一天要暴雷。】
【所以這雷,就暴在了這裡。】
【當然,不斷冒出的起義,又豈止是因為這些缺乏彈性的秦律——】
【嚴苛的律法是其一,不斷被壓榨徵調的百姓,導致秦朝之下生產力愈發不足的現狀是其二,還有最重要的,對於當時的秦國而言,秦始皇死後,當權者為政不仁,只圖享樂,並沒有任何能力威懾天下,那這才完成統一的國家,又能延續多久?】
當權者。
——秦二世。
嬴政的目光倏然就投向了自己的一眾兒女們。
他可還沒忘了,秦滅的一大原因,還有他繼任者的功勞呢。
所以他最後是把秦國交給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