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下,如何讓六國之下的百姓有“我是秦國人”的認同感?】
【我們要知道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六國的文字和語言都不同,而這種不同,帶來的結果就是,統一之後,原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沒有了,百姓也融為一體了,可是呢,這些“統一”的百姓待在一起,因為文字和語言的不同,就成了看不懂和聽不懂。】
【凡是都要有個標準,才好辦事,就像我們現在普通話也有個統一的標準,那在當時的秦國,面對百姓之間看不懂和聽不懂的情況,能做的,就是從文字上進行統一,畢竟語言是無法量化的,就比如我們現在除了普通話之外,也還有很多方言存在。】
【而且秦始皇不僅進行了文字的統一,還將文字進行了簡化。】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李斯,除了提出郡縣制外,李斯在秦國文字的基礎上,同時參照六國文字,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即秦篆,又稱小篆,而這小篆,便是作為了秦國官方的規範文字。】
【不得不說,李斯這位權臣,對於秦國的統一章程,其實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嬴政不由得將目光放在李斯身上,心下自然知道天幕說的並沒有言過其實。
李斯確實貢獻不小。
可惜先前天幕提到的,關於他逝世後的那些“後續內容及走向”,也著實是讓嬴政惱火不已。
哪怕在趙高和胡亥的對比下,李斯的那些行為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可嬴政現在想起,還是一陣火大。
不過對於這幾人的處理,還是要容後再說,畢竟天幕這一期還未結束。
【除了小篆外,秦始皇還同時採用了隸書這種字型,作為當時的並行方案,而隸書,就是我們今天漢字的原形——即字型變圓為方,筆畫改曲為直,並且將連筆改成了斷筆,從而為我們現今的“方塊字”奠定了基礎。】
【這統一了文字,官僚系統基本就被夯實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文字的統一,更便於政令政策的下達,哪怕聽不懂,也能夠看得懂,這上層的政策在傳達起來後,就變得越發簡便有效起來,也能讓這偌大的國家,越發緊靠成為一個整體。】
【所以統一文字這件事,當真是影響極為深遠。】
【哪怕到我們現在,文字也不允許私自篡改,可見文字統一的重要性。】
嬴政不由得連連點頭。
對,天幕就這樣繼續說下去,好讓這天下之人都聽聽,這“書同文”絕對是要貫徹實行下去的!
這下秦國朝堂上的眾臣也不由得挺了挺胸——
他們秦國,他們的陛下,可是被天幕認同的。
那私下蠢蠢欲動的六國餘孽們,可謂是賊心不死,先前還盡行汙衊之言論,現下看他們對此還能有什麼說法!
【書同文之後,讓我們再來說說“車同軌”——】
【為什麼要特意規定下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這究竟有什麼意義?】
【這意義可是大了去了。】
【要知道,雖然我們現在的路好走,四個輪子兩個輪子甚至三個輪子的都隨便走,可在當時的土地上,哪有我們現今這樣多平整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而土路最容易出現什麼,就是容易出現車轍,尤其是下雨過後,形成的車轍會越來越深,甚至固定了“痕跡”,哪怕這種土路換做我們現在,也是十分不好走的路況。】
【若是車輪能夠完全沿著車轍痕跡走,那自然是好,還能省時省力,車轍對不上,也能走,但損耗大,走得也慢,成本還高,這都還算好的,可如果一條窄路上只能有一輛車透過,那對面同時來車,誰要先把車轍讓出來?】
【我們現在有個成語叫“改弦易轍”,意思是改變原來的方向,計劃或態度等,象徵在困境中尋求變革的意思。】
【其中的“易轍”,便是變更車道的意思。】
【對比這個成語的整體意思,可見這“易轍”很需要去耗費力氣手段,而且並不是一件很容易改變調整的事情。】
【而車同軌之所以要如此規定,那自然是之前兩個輪子間的距離各不相同,這就導致軋出來的“車轍”距離也各不相同。】
【車轍不同,就會導致運輸成本增高,同時“易轍”也費勁,今天八尺寬的車轍能走,明天遇到六尺寬的車轍就進不去了,舉個例子——就比如我們現今火車行駛在軌道上一樣,因為車軌距離相同,所以往哪個方向都可以暢通無阻,可對於當時的秦國運輸而言,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