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場上的局勢就顯得很明白了,為了保證水陸的一致性與紀律性。唐軍主帥決定自己坐鎮水路,以防止意外,而在前線則是交給了自己的副將。很明顯,作為一路偏師,唐軍安排的副將自然在能力上與魏軍主帥相提並論,所以在魏軍主帥拓跋燾的指揮下,唐軍節節敗退,甚至被魏軍打出了一個巨大的破綻。而在唐軍換了一個主帥之後,整支軍隊所發揮出的戰力就上了一個臺階。
以男人的眼光來看,就士卒的整體素質而言,唐軍要勝過魏軍一些,組織能力上也是唐軍佔優:魏軍在被衝散之後能夠在指揮者的操控之下結成小陣繼續作戰,這已經是魏軍指揮官個人能力的體現。但是唐軍在此基礎上竟然更進了一步:哪怕是在那種拙劣的指揮下,唐軍陣型被魏軍分割切斷,被孤立出來的小股唐軍依然能夠結成圓陣等待大部隊的支援,而不是盲目突進。後續唐軍更換指揮官以後能夠迅速地與士兵們取得聯絡,這些結成圓陣計程車兵功不可沒。
同為掌兵之人,男人自然清楚將士兵訓練到這種程度意味著什麼。或許雙方統帥在能力上有質的差距的時候,這樣計程車卒並不足以彌補統帥能力上的差距,最多也就是能讓統帥能力弱的一方死的更好看一些罷了。但是當雙方統帥能力相差無幾的時候,雙方士兵的素質,便是取勝之鑰。而現在,這把鑰匙毫無疑問的,落在了唐軍的手裡。
話雖然是這麼說,現在場上的局勢依舊偏向於魏軍這一方,畢竟唐軍本來就人少,最初的時候還因為主帥的差距擴大了自己的劣勢。哪怕現在唐軍的主帥接過指揮權,但是一時間也沒有辦法挽回差距。但是唐軍也並非沒有取勝的機會:只要唐軍的陣線還沒有被突破,堅持到所有唐軍渡河成功,便是他們發動反撲的最好時機。而唐軍僅僅是一路偏師,在實力上居然就能與魏軍打一個僵持之局,這也讓在山坡上觀戰的男人暗自心驚。
同舟閣遍佈天下,各地的情報如同流水一樣不斷傳來——哪怕是漢唐這種極度重視內部情報管控的大國,同舟閣也能憑藉著自己的先發優勢得到內部的一些機密。而這些情報在經過五先生和八先生的分析之後,將結果送到男人的手上。
對於當前天下各大勢力的強度分析,同舟閣甚至不加掩飾地擺在了明面之上,不過能夠來到這裡的君主,幾乎沒有什麼莽撞之輩,就算真的有,在最開始的大戰中也已經退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這些君主們已經預設了同舟閣給出的排名。雖然現在榜上的排名:漢第一,明第二,唐第三,但是在五先生和八先生的情報內,唐的戰力還要在明之上。
身為其中一員,男人自然也知道,五先生和八先生在分析國力的時候往往從多個角度入手,而單純就人才這一項來分析評價的話,唐只怕不在漢之下。比同樣目標是河北的宋以及在南邊擴張的明強了一截。但是唐和漢的人才優勢,又是不一樣的。
漢的強處在頂層,就以統帥為例:明明已經三線同時作戰,結果三線的主帥都展現出了極強的指揮能力。無論這三路中的哪一路,就算是男人自己統兵,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夠笑到最後。
相對應的,三路作戰的漢軍,後勤支援卻不見疲憊,縱使漢的地盤已經超出其它勢力一截,但是蜀地的地形卻決定了後勤支援的速度。南陽更是獨立在三漢的地盤之外。在這種情況下依舊能夠維持住三線的後勤,就算是四先生也對此讚不絕口——男人自己也是佩服不已,如果換做是他,也未必能夠做得更好。
至於漢的謀士,更是不用多說:三漢合一這種頂級謀劃,在發動之前竟然瞞過了所有人——無論是後世的頂尖文臣,還是探子走遍天下的同舟閣,居然都沒有打探到一絲訊息。雖然這個謀劃存在著時間差的因素,但是成功就是成功。為漢獲取了這麼大一塊地盤,留侯府裡的那位留侯,或許還有輔助的那幾位謀士,讓五先生和八先生都不由得感嘆後生可畏。
就算是看上去最無關緊要的個人武力,從男人手中的情報來看,漢國那幾位能夠與楚國的項籍打了那麼久,絕對也是這個天下最頂尖的那一批人。
這就是大漢的人才,幾乎沒有短板的,全面的頂尖強者。
唐的強處又與漢不同:如果說漢的強處在於最頂層的數量冠絕天下,唐則是在次頂層的數量上碾壓所有人。晉陽的唐軍僅僅算是唐軍的一線而已,而這一線的唐軍兵分三路之後,一支偏師的主帥就有著能夠與男人交手的資格,那麼其餘兩路呢?在洛陽的唐國都城,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單打獨鬥,男人自然是不懼,但是如果多來幾路,分進合擊,男人就算能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