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陛下與桓公相會了,反倒不是一件好事。”晏嬰忽然道。
“此話怎講?”
“如果陛下與桓公有相見的餘裕,只能說明一件事,貴我兩國之間已經有一個為宋國所擊敗。”
高歡的雙眼忽然睜大,死死地盯著晏嬰。
“陛下可是有什麼問題。”
“桓公當真能接受如此?就算臨淄被宋國拿下了,不是還有彭城嗎?”話音剛落,高歡便察覺了不妥,“是了,與其到彭城,還不如到朕這裡。”
“陛下能夠理解其中緣由,當真再好不過。”
“晏子既然提出了這等要求,那麼對我軍大概也抱著同樣的想法吧。如果我軍戰敗撤出南皮,桓公應該也會歡迎我們。”
“正是如此,貴我兩國同為呂氏血裔,在齊國國號之下自然當守望相助。”
“只是……”高歡的態度有些遲疑。
“陛下可是在擔心手下的矛盾?”晏嬰一眼便看出了高歡的想法。
“的確如此。”高歡點了點頭,並沒有掩飾自己想法的意圖,“朕的手下大體是分為兩派,一派是華夏血裔,但是另一半則是外族出身,如果真有了那麼一天,朕擔心沒有辦法將所有人都帶到臨淄。畢竟根據朕的瞭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
“華夷之辨最是嚴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也已經存在。只是這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晏嬰反問道,“難道貴國沒有探聽到石氏的結局嗎?”
高歡沉默,石氏的結局他自然是知曉的。除了兵力損失以外,最大的問題是石虎的戰死,其餘諸將並沒有受到宋國的差別對待,石勒在宋國依舊是一路騎兵統帥,張賓也成功進入了宋國的核心團體中,成為了宋國謀士團中的一員。而結合石氏君臣前後官爵的變化,高歡很難不懷疑石虎的死是張賓故意所為。
既然宋國可以接納身為外族的石氏,那麼齊國接納同源的高氏眾人就更加名正言順。反過來說,高氏也可以以此為理由接納齊國君臣。雖然齊國強行與田氏做了切割導致元氣大傷,但是在內政上依舊是怪物一樣的存在——或者說,只要那位管子還在,齊國的內政框架就不可能崩潰。而高氏雖然人才濟濟,在戰力上不會比周邊的鄰居們更差,而制約這些名將們發揮的,便是後勤。如果桓公能夠帶著齊國現有的人才來到南皮,高歡覺得合併以後的戰力絕不會比完整的北魏遜色。而如果有完整的北魏戰力,就算是正面與宋國對戰也不會落入下風。
這個想法只是在高歡的腦子裡轉了一圈就被他略過了——正如晏嬰所說的那樣,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他們投奔臨淄或者齊國來投奔他們,那都意味著宋國在攻伐河北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這對他們來說可不算什麼好訊息。宋國能調動的資源越多,所能發揮出來的力量也就愈大,對抗起來就愈加吃力。
“看起來,陛下已經做出了決定。”
“都已經分析到了這個地步,朕又有什麼拒絕的理由呢?”
“如此甚好,在下也能回去交差了。”
“晏子不若在這裡休息幾日?也好讓朕一盡地主之誼。”
“若能擊敗宋國,在下倒是不介意盤桓幾日。只是現在怕是不大方便。”
“這就沒辦法了。”高歡嘆息道。
晏嬰也的確如他所宣稱的那樣,並沒有多做停留便離開,返回了臨淄。
大家都是聰明人,在既定目標達成統一的前提下彼此之間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談條件。更何況這一次齊國給的禮實在是太重了,既給出了自身的法統,又承認了高氏的血脈,直接解決了高歡隱藏著的最大的問題——雖然在鮮卑人眼中看來,這可能是一種“背叛”。
沒有一種選擇不需要承擔背後的代價,高歡對這一點理解的頗為深刻,傾向於某一種選擇,無非便是這種選擇利益最大,而代價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罷了。接受了齊國的法統傳承和血脈源流,也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高歡再度成為了一個漢人——來自春秋時期最古老的幾個國家之一,齊國的認證,以後誰再想用他的鮮卑身份造勢,註定會獲得失敗。而這種做法的後果,便是可能與自己勢力範圍內部的鮮卑人再次興起衝突,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安穩內部。在自己漢人身份被彰顯於世之後,治下的鮮卑人發起反叛都不會出乎高歡的預料。
對於高氏而言,鮮卑人和漢人同樣是他們的一份子,無論缺少了哪一邊都不行——這是六鎮軍戶出身的他得到的好處,但也成了他的弱點。前一世的時候,他就為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