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
自從拿下了彭城,成為這片大地上第一個攻城略地的勢力之後,齊國就忽然陷入了沉默。除了重建稷下學宮以外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都沒有參與,就好像中原大地與其無關。
當然,在熟知歷史的後人眼中,不難猜測發生了什麼事情:齊國用彭城作為代價,完成了姜齊與田齊的分割。雖然名義上還都在齊國麾下,但是事實上已經分成了兩家。就算齊國家大業大,搞出這件事之後也難免傷筋動骨,更何況齊國的實力本就不如唐宋那麼強,姜氏田氏合起來也不過在這片中原上算一箇中遊勢力,而兩家分開之後,都只能算是小勢力,與之前的西楚相差彷彿。如果不是齊國重建了稷下學宮,請諸子入內論道。使宋投鼠忌器不敢輕易進攻,或許齊國還要倒在石氏之前。
齊國也知道自己的弱小,因此在完成最初的計劃之後絲毫未動,只有稷下學宮彰顯著自己的存在感,其它人就像被遺忘了一樣。而這對齊國而言,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
姜氏田氏拆分以後,齊國最大的損失其實是武力——匡章、田單、田忌等能征善戰之將都已然不在,儘管有從彭城來投奔的彭越,依然填補不了田氏離開後齊國在統兵能力上的缺失。而反過來講,武力統兵能力上的重大損失也就意味著政務上損失不大。或者說,在後人眼中,只要那個人還在輔佐桓公,齊國的內政就不可小覷。
國富,但是戰力不強,這就是現在的齊國給人的印象。或許是一種巧合,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然而,姜氏終究不是田氏,此時的齊國也絕非戰國末期的齊國可以相比。此時臨淄城的殿內,齊國的高層齊聚一堂——當然,說是高層,實際上也不過是管子、鮑叔牙、晏嬰、司馬穰苴、彭越、蒯徹寥寥數人而已。
“休養了一年,也該再動動了。都說說看,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以現在的情況,我齊國想要擴張疆域,那麼不可避免的就要與宋國戰上一場。”蒯徹首先道,“臨淄、彭城二郡,毗鄰的疆域說穿了只有三個:平原、開封、沛城,其中平原和開封都已經歸屬了宋國,而沛城的梁,現在也在宋國的庇護之下,無論攻擊哪裡,都相當於是與宋國為敵。”
“宋國現在可不好對付。”鮑叔牙道,“其國力還隱隱在晉國之上,水軍更是獨步河北,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我們恐怕擋不住開封城內宋國的一支偏師。”
“如果僅靠我們一家,確實不會是宋國的對手,因此我們必須要聯絡上週邊各國。只有和他們聯手,我們才能有擊敗宋國的可能。”晏嬰道,“目前宋國已經擊敗了石氏,佔據了平原,晉國不可能對此事無動於衷。”
“還有南皮的高氏。”蒯徹補充道,“雖然對方同樣自號為齊,但是現在並不是與對方翻臉的時候。在面對宋國時,必須團結周邊的一切力量。”
“說到南皮的高氏,我們這邊查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東西。還請君侯過目。”管夷吾道。
“還有什麼事情是仲父解決不了的嗎?”桓公挑了挑眉毛,有些驚訝。
“不是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但是跟君侯您有一些關係。”
桓公接過書信,瀏覽了起來,隨後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得奇怪起來。
“這份情報的來源可靠嗎?”
“暫時還沒辦法完全確認。但是可信度應該不低。渤海高氏很大可能是高子後裔,但是高歡本人是不是渤海高氏一脈尚且存疑。”
“法統一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怎麼還有存疑?”
“事隨時移啊。”管夷吾嘆了口氣,“外族可不管你是誰——當年衛國還是姬姓,不還是被狄人差點滅族了?家族族譜散佚又算得了什麼?”
“那當時的嫡脈呢?面對這種事也不出來指認一下?”
“當一個家族太大的時候,就算是家主都不一定能夠認識所有的族人,更何況這種因為戰亂,族人遷徙,在各處開枝散葉的家族了。更何況,對於家族嫡脈而言,這些人是真是假不重要,他們願意使用家族的名號很重要。”
“家族沒有可用之人所以藉助外力振興家族嗎?”桓公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對於家族而言,可以藉助這些人的力量振興名望,讓家族再次崛起。對於個人而言,就有了一個家族作為背後的助力,減少執政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麻煩——仲父的意思是,這對我們也是適用的?”
“正是如此。高氏既然自稱高子之後,那自然也是太公後裔,何況他們打出的國號同樣是齊,那麼他們和我們之間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