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鳴驚人(1 / 2)

在三漢合一之後,江陵便與漢中一樣,處在了一個關鍵的位置。但是與漢中相比,江陵有一個天然的劣勢:地形。

漢中有陽平關天險作為要衝,周邊群山環繞,易守難攻;而江陵位於長江中段,永安的敵人可以水陸並進夾攻,而永安——江陵間的距離雖然很長,但是對已經將整個巴蜀納入掌中的三漢而言,根本不用為後勤而發愁。因此,江陵所要面對的局勢,遠比漢中要危險得多。

但是相比於漢中,江陵也並非沒有自己的優勢:作為荊襄要衝,郢都故址,江陵本就是整個荊州最重要的一地,錢糧富庶,人口眾多,哪怕是大肆招兵買馬,也不會引起後勤的壓力:一些小郡可能需要砸鍋賣鐵,破釜沉舟才能湊出五萬人馬,但是江陵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在不考慮窮兵黷武的前提下,江陵能夠輕鬆拉出七八萬人。若是真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江陵不是不能只靠一郡之力拉出十萬大軍。這樣的軍力,也是楚國能夠面對任何敵人的底氣。

只不過面對三漢這個龐然大物,楚國自然沒有盲目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拉攏盟友,攜手面對。而幸運的是,周圍的勢力都並非目光短淺之輩,甚至可以說比他的動作還快。在三漢合一的訊息剛剛出來的時候,原本還與他打的不可開交的襄陽梁國便停止了邊境的衝突,派出了使者與楚國議和。

而梁國提出了議和,也確實讓楚國舒了一口氣。儘管交手時間並不長,但是楚國已經深刻體會到這個敵人的難纏之處:襄陽的富庶程度雖然不及江陵,但是也曾經作為荊州治所,錢糧人口等也不過比江陵遜色一籌而已。真正讓楚國倍感頭疼的,是江陵的文武。

楚國的治政雖然不能說天下無雙,但是可以稱得上獨霸一方,在鬥谷於菟、孫叔敖等人的協力下,很快便搭起了內政的架子,但是軍務上,無論是楚國最知名的統帥成得臣,還是經歷了後世與秦國作戰的項燕,比之梁國的韋睿、陳慶之等人還是遜色了很多。在邊境的那場戰爭中,武將的排程差距體現的淋漓盡致:楚國知道自己會敗,但是卻沒有想到自己會敗得這麼慘。

原本楚國的計劃是用一部分兵力作為代價,來探尋後世軍隊所使用的戰術,蒐集後世軍隊使用的裝備,以此作為參考,來修正己方的戰略戰術。但是目的雖然達成了,付出的代價卻是遠超他們想像的:在楚國眾人的籌劃下,項燕以申包胥、沈尹戎二人的部隊為誘餌,成功的突襲了梁軍的營寨,獲得了他們想要的戰利品。但是成得臣的主力部隊卻遭遇了最慘重的打擊:韋睿藉助地理優勢,命蘭欽趁夜渡河襲擊了楚軍位於麥城的糧倉,並且大肆散播訊息,讓楚軍陷入了短暫的恐慌當中,而陳慶之則是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帶著曹景宗發動了攻擊,直接打崩了毫無防備的子重的部隊。此後便如同滾雪球一樣,楚軍的部隊陷入了連鎖的潰敗,如果不是養由基箭術通神,即便是黑夜裡也能一箭射中了羊侃,暫時遏止了梁軍的追擊,只怕楚軍的損失還會更大。

饒是如此,在戰後清點損失時,楚軍也損失了八千有餘計程車兵,若非楚國一開始就徵召了更多的軍隊,能夠迅速彌補損失,光是這一場大敗就足以讓楚軍退守——不過在輸了這一場之後,成得臣已經指揮楚軍紮營防守,不再考慮與梁軍對攻。雙方這樣的對峙一直持續到三漢合一的訊息出現之後。

楚國雖然不知道三漢合一意味著什麼,但是僅僅看著同舟閣釋出的地圖上那巨大的一塊綠色也能夠猜出一二,而梁國主動退讓、派遣使者的行為更是驗證了他們的想法:梁國是知道三漢的情報的。

也的確不出楚國君臣所料,那位名為範雲的梁國使者帶來了關於三漢的一部分資訊,並且根據這些訊息提出了同盟的請求。

楚國的君臣也沒有什麼故作姿態,在瀏覽了使者帶來的資訊之後乾脆利落地答應了這個請求。原因無他:從資料裡得到的情報來看,合體後的漢,實在是太強了——從佔據的地盤到君臣的能力,完全沒有死角,甚至就連白起這樣的統帥,三漢合體後都擁有著不止一個。在這樣的壓力下,只要楚國君臣還有這爭霸天下之心,就不可能不與蕭梁同盟。

而作為“問鼎中原”這個成語的提出者,楚國怎麼可能接受成為其他勢力的附庸?更不用說楚國的君主是那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很明顯,梁國也是對楚國有所瞭解,又或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誠意,不僅沒有提出什麼嚴苛的條件,甚至還放回來了一些上次大戰中被梁國俘虜的楚軍士卒。

無論是梁國,還是楚國,也都很清楚地知曉一件事情:如果想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